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党安全
1)  Security of Party System
政党制度安全
1.
Security of Party System of China :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我国政党制度安全:挑战及对策
2)  safety policy
安全政策
1.
China must develop its sustainable energy safety policy.
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制定可持续的能源安全政策。
2.
The connotation and main contents of safety policy evaluation are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for safety policy evalu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safety policy evaluation is classified.
分析了安全政策评估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及安全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对安全政策评估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阐述,着重对安全政策评估系统构成的5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安全政策评估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3)  security policy
安全政策
1.
Analysis on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 Security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美国东南亚安全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
The Adjustment of Nordics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战后初期北欧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试论北欧平衡的形成
3.
An Ontology-Based Security Policy Description Framework for Web Services;
一个基于本体的Web服务安全政策描述框架
4)  ruling safety
执政安全
1.
Deng Xiao-ping has brought up many unique ideas of ruling safety such as how to avoid risks,ensure safe rule and consolidate ruling position in view of several risky fields which might affect ruling safety at his time.
邓小平针对当时可能会影响执政安全的几大风险领域,提出了许多如何规避风险、确保安全执政、稳固执政地位的具有独到见解的执政安全思想。
2.
In recent years,the civil academia has made positive study and won certain researching achievements in ruling safety.
执政安全是关系到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5)  political safety
政治安全
1.
The safety of ideology is the soul of political safety.
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
2.
For a long time,universities hav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of body and property,while neglecting the political safety education.
大学生政治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政治思想动摇 ;法律意识淡薄 ;政治敏锐性降低 ;政治热情淡化。
6)  political security
政治安全
1.
Form Parties and Societies over the Network and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网络组党结社与国家政治安全
2.
Economic diplomacy and Chinese political security;
经济外交与保障我国政治安全的作用
3.
Deng s view on national security can be summarized into national interest,economic development,political security,military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可归纳为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五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逻辑层次,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
补充资料:政党制度
      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首先,它取决于国内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状况。其次,它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相关。再次,各国的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起着促成和巩固作用。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政党制度也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两大基本类型。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 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陌俜直龋颜持贫确治迸沸停ㄖ钢杏液椭凶笳痴加攀疲⒛吓沸停ㄖ钢杏液妥笠碚痴加攀疲┖腿毡拘停ㄖ杏艺痴加攀疲屑渑纱沃笠碜钚。N鞣窖д叨哉持贫鹊纳鲜?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新的类型。20世纪社会主义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不发达国家原先国内民主政治、政党政治传统薄弱,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后又长期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国内外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这都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建设,或者给政党制度的建设打下深刻的烙印。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前长期处于沙皇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无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工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党、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等。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执掌政权。几个月后,В.И.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的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曾于 9月间与从社会革命党中分化出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建立联盟,并有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被吸收参加领导十月武装起义,同年12月又有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被吸收参加第一届工农政府,担任人民委员会的农业、司法、邮电等人民委员职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同小资产阶级政党组成联盟的两党联合政府。1918年春,左派社会革命党因反对签订对德国的布列斯特和约而退出政府,结束了两党合作。1920年后,苏俄形成了共产党一党独掌政权的体制。直到1990年,苏联一直实行这种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同各民主党派结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时,毛泽东进而提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7年以后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多党合作受到损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重申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同时又加上"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点是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长期稳定领导,同时发挥多党合作的作用。由于共产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纪律的部队,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掌握自我批评武器,善于听取批评意见,所以它必须而且能够领导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共产党又需要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监督。各民主党派代表广大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要求与意愿。没有尽量广泛的政党联盟,没有尽力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就无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无法避免决策的失误。共产主义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是提出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思想领导主要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组织领导主要是推荐各级政权机关领导人人选,由人民政权机关选举或任命。共产主义政党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而且还要对社会实行全面的领导。为了克服以往存在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病,在社会主义改革中逐步实现党政分开,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又改进、完善党的领导。党对国家事务主要实行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作用,党经过法定程序使自己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同时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