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性个别
1)  individual human nature
人性个别
1.
Realistic human nature is dialectical unity of common and individual human natures.
因此 ,要具体地把握现实的人性 ,就必须在抽象的人性一般理论的导引下 ,高屋建瓴地观察和把握处于不同的实践水平和社会关系中的人性的具体形态即人性个别 ,它包括“群”性和“个”性。
2)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个人识别
1.
Personal identificatio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medical jurisprudence,includes stature estimation,sex estimation and age determination.
个人识别在法医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判定种族、推断身高、判定性别和推算年龄。
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basic idea of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本文论述个人识别的基本思想,首先介绍用于个人识别的生物特征:形态学特征、功能特征和生化学特征,然后较详细地介绍利用指纹、掌形、脸、眼纹等形态学特征和笔迹(签名)、声纹等功能特征进行个人识别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最后讨论个人识别技术发展的有关动向: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和建立复合的个人识别装置。
3.
Conclusion These three STR loci possess high heterozygosity and 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 in human genetic study,person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
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个人识别概率(DP)及亲权否定概率(PPE)。
3)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个人识别
1.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SNPs of HLA region for paternity testing and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本文主要综述HLA区域SNPs在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的应用价值。
4)  individual workman
个别工人
5)  he
pron.他;(不论性别的)一个人
6)  individual [英][,ɪndɪ'vɪdʒuəl]  [美]['ɪndə'vɪdʒuəl]
个别性
1.
Understanding, as a procession to thinking or cognizing, is a unity of both internal psychology and external practice, a conversion from the moral sociality and existence to the individuality and self-discipline, and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morality comes into being.
理解作为一种思维或认识过程(活动),是内在心理坐标和外在实践活动的统一,是道德社会性、实存性向个别性、自律性转化的链条,是德性形成的基础。
2.
Then, we bring up two concepts of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te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relativ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individuated”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for each element, the more “individuated” the closer to the verb.
首先研究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和时量成分的语序 ,在此基础上 ,将解释范围扩大到成果较多的动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 ,放弃常用的有定性解释 ,使用“个别性”、“个别化”概念 ,比较各成分在“个别化”程度上的不同 ,认为“个别化”程度越高 ,离动词越近。
补充资料:《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本书是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出自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

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 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本书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1844-1900)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不到25岁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为正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强力意志》等,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灵街头摔倒,就此精神错乱,于11年后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