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全球视阈
1)  global visual threshold
全球视阈
2)  Perspective of the globe
全球透视
3)  global view
全球视野
1.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China s success in reform and opening,we must understand its global view,which is based on an internal reality and includes an accurate mastery and adjustment to the external world.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就必须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球视野,这在本质上是立足国内改革开放实际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包涵着对外部世界的准确把握和适应,其中科学判断世界的主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沉着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始终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等,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起了关键性作用。
2.
It reveale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Kant s philosophy in a broader global view.
在《康德哲学讲演录》这本书中,邓晓芒先生从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出发,通俗解读了康德的三大哲学批判,并在中西文化心理的比较中展示了康德思想的特点,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中揭示了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3.
Three main issues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essay:First,the global view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Rhetoric as a subject.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一、全球视野和中国修辞学学科形象重建;二、全球视野和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创新动能;三、全球视野和中西修辞学研究学术智慧的双向流动。
4)  Global Vision
全球视野
1.
Rethinking the Global Vision and Green Trade Barriers;
全球视野与绿色贸易壁垒再认识
2.
On Global Vision and "Native Sense" in Literary Study;
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与本土意识
5)  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视野
1.
China s Capital Market From Global Perspective:Jump Development and Policy Transformation;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与政策转型
2.
Opening up new path and global perspective——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开辟新路与全球视野——略论南方科技大学的创建
6)  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视角
1.
The Global Perspective of China s Participation in Middle East Economic Affairs;
中国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全球视角分析
2.
The global perspective appeals principally to the idea of equality,the intention of communication,and the tendency of integration.
在接受西方伦理思想时,我们应具备四道视角:全球视角、学术视角、历史视角和辩证视角。
3.
This paper casts a review on the academic features of recent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a special note o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以《新编英语泛读教程》为例,着重探讨了教材中的全球视角和全球意识及在中国高教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强调这种全球视角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性。
补充资料:"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
      美国的国防导航卫星系列。从1978年2月到1980年4月共发射6颗,组成初期试验星座,对指定区域提供4~6小时的导航服务,计划到80年代后期用18颗"导航星"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实用星座。其主要任务是使海上舰船、空中飞机、地面用户及目标、近地空间飞行的导弹以及卫星和飞船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定位和速度测定,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和高精度卫星授时等。"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取中高度圆轨道,采用双频伪随机噪声测距导航体制。系统由18颗实用卫星和 3颗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高度约2万公里,倾角为63°。"导航星"卫星在轨道上的重量,Ⅰ型约460公斤(图1 ),Ⅱ型为787公斤(图2 )。"导航星"卫星的主要专用设备有:高稳定度原子钟──铷钟、铯钟和氢钟,频率稳定度分别为1×10-12、1×10-13、1×10-14;导航电文存贮器用以存贮地面注入的卫星星历表、授时参数、传播延迟参数、卫星状态信息和识别信息以及粗捕获码转到精确码的时间同步信息;双频发射机用以发射L波段微波信号,频率为1575.42兆赫(L1)和1227.60兆赫(L2),导航信号用精确码和粗捕获码进行调制,两种码共用L1和L2通道。长精确码7天重复一次,供精确定位用(精度10米左右);短捕获码1毫秒重复一次,供快速捕获和粗略定位用(精度 100米左右)。用户接收导航信号的功率电平为-160~-166分贝瓦。实用"导航星"卫星还装有单通道卫星通信转发器和探测秘密核试验的敏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有较高的军用价值,定位精度可达十几米左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微秒;民用时定位精度一般为100米左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