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尔罗
1)  Malraux
马尔罗
1.
Malraux s Theory on Artistic Forms;
马尔罗的艺术形式理论
2.
Malraux: An Explorer in the Conflict and the Exchange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Cultures;
马尔罗: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潮中的探险者
3.
Lyotard doesn\'t offer us some certain theory about how to rewrite,however,we can comprehend his "to rewrite the modernity" by his understanding to Malraux.
利奥塔没有对如何重写提出明确的理论指导,但可以以利奥塔对马尔罗的解读为例,来理解他提出的"重写现代性"。
2)  André Malraux (1901~1976)
马尔罗,A.
3)  Claudio Marcello (1901~1969)
马尔切罗,C.
4)  Andre Malraux
安德烈.马尔罗
5)  The Songs of Maldoror
《马尔多罗之歌》
1.
A Discussion on Allegory in "The Songs of Maldoror;
《马尔多罗之歌》中的寓意问题
6)  Diego de Almagro (1475~1538)
阿尔马格罗,D.de
补充资料:马尔罗,A.
      法国作家、政治家。1901年11月 3日生于巴黎。年轻时曾当小出版商的助手。从1920年起在左派文艺刊物《行动》上发表议论文章,结识了一些著名作家、批评家。1923年去柬埔寨丛林中寻找一座寺庙废墟,并运出一批石雕,被法国殖民当局指控为"掠夺文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殖民主义统治有所认识,开始同情殖民地人民。后在西贡创办报纸《印度支那》,主张"法安(南)亲善",半年后停刊。1926年初回到巴黎,著《西方的诱惑》,论述东西方的文明与价值观。曾加入文学团体"新法兰西评论"。1928至1933年间,他的关于亚洲的 3部小说《征服者》、《人类的命运》和《王家大道》相继问世。《征服者》(1928)以1925年中国省港工人大罢工为题材。《人类的命运》(1933)描写1927年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攻占上海,以及汉口工人运动被蒋介石镇压的事件。这两部小说都以现代中国历史为背景,但作者却把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大多写成外国人,违背历史真实。《人类的命运》曾获龚古尔奖金。
  
  1933年希特勒上台,马尔罗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他出席1934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与纪德等人一起参加了援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台尔曼和季米特洛夫的群众运动。1935年发表《可鄙的时代》一书,在序言中表达了赞成共产主义的观点。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马尔罗为西班牙共和国军队提供了一批战斗机,在马德里创建了一支国际飞行中队,自任队长,并多次参加飞行。1937年底发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希望》,表达了他对革命战争所提出的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友情与纪律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赞扬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
  
  1939年,马尔罗加入法国装甲部队,1940年受伤被俘,后逃出俘虏营。这时期所作小说《阿尔滕堡的胡桃树》(1943)正是他情绪低落与平静生活的产物,作品失去了以往的革命色彩,趋向于抽象的哲理论说。1944年春他化名"伯尔瑞上校"参加佩里格地区抵抗运动游击队,受伤被捕,德军撤退后出狱。同年,组建并指挥了"阿尔萨斯-洛林旅"配合正规军参加解放阿尔萨斯的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罗成为戴高乐的忠实追随者,是法兰西人民联盟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政府情报部长和文化部长。著有《沉默的声音》、《想象中的世界雕塑博物馆》和《诸神的变异》等书,从美学角度继续探讨关于人的状况的哲理主题,在文艺领域颇具影响。晚年写有风格独特的回忆录《反回忆录》、《被砍伐的橡树》和几部艺术著作。1965年曾代表戴高乐总统访问中国。
  
  

参考书目
   Pierre de Boisdeffre, André Malraux, 195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