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产业理论
1)  industry theory
产业理论
1.
It is a theory problem for trade theory and industry theory an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ow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which rose in 1980s.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地理解比较优势论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竞争优势论,这是贸易理论和产业理论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
2)  theory for meadowland industry
草产业理论
3)  Theory of deserticulture
沙产业理论
4)  proprietorship theory
业主论,业主产权理论
5)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产业组织理论
1.
O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论西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Paradigm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产业组织理论的实验研究范式
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demonstrates the major points of the adjustment to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olicies and laws while making the analysis shee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ituation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编制产业组织分析表分析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状况,找出其产业组织政策或法律调整的重点。
6)  theory of industry growth
产业成长理论
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growth;
基于产业成长理论的中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补充资料:边际产业理论

20 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美国、西欧共同构成国际直接投资的%26ldquo;大三角%26rdquo;格局。然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较欧美国家不同。对此,日本学者小岛清(K. Kojima)教授根据日本国情,结合本国特色发展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978年,在其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6mdash;%26mdash;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他指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有三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美国的海外企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部门,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多处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部门;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是日本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外投资是按照这些行业比较成本的顺序依次进行的。二是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多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所转让的技术也多为适用技术,比较符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及水平。三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由于一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减少了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与此相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是在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而在东道国正在形成比较优势或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行业,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国际贸易量的扩大,这种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这也正是日本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不同之处。其结果不仅可以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东道国产业的调整、促进东道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双方都产生有利的影响。小岛清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与销售型等四种类型。
小岛清理论在把微观分析作为既定前提的基础上,注重从宏观动态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缺陷在于,其动态分析仅陷于日本及少数欧洲国家的情况。在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上,小岛清注重从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近越好,这样容易在海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占领当地市场;第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中投资往往比大企业更占优势,因为他们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于当地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受他们欢迎;第三,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国际化

日本式的海外直接投资的核心在于比较日本和东道国的比较生产成本。在日本处于比较劣势或正在成为比较劣势的产业(这在东道国则正在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了对外直接投资,并扩展其他比较优势产业,把已经转移到国外的产业沉淀资本与劳动力转移到这一扩展产业中去,实现结构调整。日本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在东道国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若接受日本的直接投资和管理将会成为显在的比较优势产业,并可成长为出口产业。这样一来,日本和东道国双方的产业结构都将高级化,互相之间能够扩大协调的贸易。

小岛模式以%26ldquo;比较优势(生产成本)原理%26rdquo;为基础,其功能并不是代替贸易,而是补充、创造和扩大贸易。其本质是域外调剂,创造与扩大向投资国出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外生产,达到低价格进口,以补充日本不足的资源和劳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