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陶仓楼
1)  pottery storage building
陶仓楼
2)  pottery warehouse
陶仓
1.
This paper adopts the laws of formal beauty of decoration to analyze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the pottery warehouse during Songze Culture Period of Jiaxing,and some exhibitive techniques of naturalism has been found in the analysis.
文章采用装饰的形式美法则,对嘉兴崧泽文化时期陶仓的装饰纹样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然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剖析了当时装饰纹样的寓意及农业经济状况。
3)  the pottery miniature house
陶楼
1.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ttery miniature house collected in Shanxi Museum, which was made in green glaze.
文章通过介绍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汉代绿釉三层庑殿顶禽鸟御人陶楼,来说明汉代的建筑样式以及汉代人的生死世界观,并且指出陶楼在山西文物中的地位。
4)  storied-warehouse
楼房仓
1.
The reasons leading seepage on roofs of siloes and storied-warehouses of Xinshagang Depot are found.
找出了新沙港直属库立筒仓、楼房仓屋面渗漏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分析了整改效果。
5)  pottery barn models
陶仓模型
1.
The earliest pottery barn models were found in the Qing tombs in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t the latest, So the custom of burying small barns which was a feature of Qing tombs might originate from those Qin cultural regions.
陶仓模型最早在春秋晚期的秦墓中就已有出现,因此随葬小型陶仓的风习最早应起源于秦文化地域,属于秦人墓制的特点。
6)  Taofeng Building
陶风楼
1.
Taofeng Building--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brary;
风雨陶风楼——中国近代国书馆发展的历史见证
补充资料: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Image:11743909843862273.jpg
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1973年焦作市马作出土,现藏焦作市博物馆,东汉中晚期。主楼通高161厘米、通宽144厘米,进深69厘米。可分拆组装,由院落、主楼、附楼、阁道四大部分共26个组配件组成。楼前为长方形院落,前墙中部开设有横长方形大门,置双扇门扉。门轴上端套入伏兔,门口下部正中有凸出的止扉石。院内有一卧姿陶狗。

楼体坐于院落后部,第一、二层为一个整体,呈长方立体形,第一层无门,较为严实,近底部开有四个通风孔。第二层,前壁开设有四个长方形小洞窗,出挑梁三根,上各置一朵斗拱。二层上部置四阿式腰檐,上作瓦垄。

第三层下部附一四面皆通的平座,楼体前壁左右开一长方形门,无门扉,中部出一挑梁,上置有一朵斗拱,四角亦斜出挑梁,上有一横木,其两端各置一朵斗拱。

第四层前壁左右各开一横长形窗,左窗内置一陶俑,似为楼主人,上置四阿顶。

第五层前壁中部开一方窗,上置四阿顶,其上置一朱雀。

附楼在主楼的右侧,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覆斗状。共四层,第一、二层为一个整体,呈竖长方体状。第一层开一长方形门,第二层开一横长形窗。第三层尺寸较一、二层大,前壁开有横长方形窗,左侧开方形口,安装阁道榫头。第四层尺寸大于第三层,正面也开有一横方形窗。上置四阿顶。

阁道呈横长方形,横架在主、附楼第三层之间,上覆两坡顶,顶上作瓦垄。

陶仓楼共由26个组配件组成,主楼高大雄伟,附楼挺拔秀丽,阁道横架在主、附楼第三层之间,将二者巧妙地连为一个整体,造型设计精巧,结构复杂。腰身用红色彩绘出三角形、菱形、直线纹等图案,把楼体装扮得异常美丽,使我们感到它不仅是一件建筑明器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既体现着当时科学技术的成就,又代表当时文化艺术的水平。建筑明器是古人随葬于墓中的建筑模型,供灵魂栖息,是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的真实反映。在汉代,人们受“事死如事生”思想的影响,崇尚厚葬。当时的人们在死后大都要将自己生前的衣、食、住、行投入阴曹地府继续享用,特别是将地面的住房等建筑制作成小的模型随葬于墓中。河南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东汉刘秀建都于洛阳,焦作属于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在焦作汉代墓群中,出土了近三十座陶仓楼,形制从二层到七层,有的高达1.92米,作为随葬的建筑模型,虽不能看出它的实际高度,但根据汉代一般楼阁的各层间距来推算,作为实际建筑大约要有二三十米高。

这座陶仓楼最精彩之处,在于主楼与附楼之间通过一长廊式复道连接在一起,等于在高层建筑之间架设了一条空中通道,解决了高层建筑之间的通行问题。

汉代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还要“感谢”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汉代道家的升仙思想盛行,上至皇帝,下到小庄园主都想死后升天变成神仙,加上当时许多道士都隐居在远离喧嚣尘世的高山中,使许多人认为住得越高越能接近神仙,便于升仙。受这种思想影响,人们的住所越盖越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