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9-10世纪
1)  9th-10th centuries
9-10世纪
2)  10~14th centuries
10~14世纪
1.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records and travels of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Western Territory during 10~14th centu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scholars broadness of geographical vision, and their knowledge to the geop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economic environment of the Western Territory.
本文通过10~14世纪中国学者在西域的各种旅行及所作游记的记载,分析了他们的地理认识,以揭示中西地理学交流前的状况。
3)  the 10th to the 13rd centuries
10-13世纪
4)  the 10th century
10世纪
1.
The manors of Japan have changed a lot from the 8th century to the 10th century.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为主,经由“散田请作体制”发展成为“名田”经营。
5)  10-14th Century
10-14世纪
1.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Regim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ern China in 10-14th Century;
10-1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经学
6)  pre 10th century
10世纪前
补充资料:郭祥正居士(约西元10世纪)
【郭祥正居士(约西元10世纪)】
  郭祥正,字功夫,安徽当涂县人,少有诗名,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见而称其“真太白后身也”。(《宋史》卷四十四“本传”)神宗熙宁年间举进士,知武冈县,官至殿中丞(受理、举劾公卿奏章)。时值王安石变法,祥正奏乞神宗表示支援,建言天下大计应专听安石处置,不得有异议。但祥正并未因此受到安石器重。不久辞官而去,隐居于家乡青山。
  祥正“志在泉石,不羡纷华。”(《五灯会元》卷十九,《郭祥正居士》)隐居后,便专心释氏,自号“净空居士”。在居士林中,最钦服庞蕴大士,“何日许庞公”是他的平生追求。曾先后谒见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禅师,多有省悟。白云禅师曾书偈与他:“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金乌半夜辽天,玉兔赶他不著。(同上)意在劝说居士不必隐退,真能志佛,纷华场上也不碍修行。又赠一偈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东触西触。”(‘居士传’卷二十五,《郭功夫》含有勿今真心放失的意思。晚年的祥正普复出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因无心于官场,很快又辞职回家。但他始终牢记白云禅师赠与他的偈颂,依此修行。他后来到云居山,参拜佛印了元禅师,拈香颂偈曰:“觉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脱了。要证云居一句玄,珍重后园驴吃草。”为此深得佛印的推重,禅师拊掌曰:“只有这汉,犹较些子。”(《五灯会元》卷十九)
  祥正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相当部分是与禅师们往来酬唱的作品,表现了自己的佛教思想和信仰。如《寄参廖》诗云:“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烟。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一别今几时,缘首成白颠。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参寥”是指宋比丘道潜,号参寥子。祥正与其相交好。诗中表明了自己久厌尘缘,现独居孤山幽室读书参禅的清松、得志之情。他在另一首《日游邻风庵谒震禅师》诗中,也同样表达了自己沉浸佛法中的“天乐”。《诗》云:“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山林于我都有因,愿意筑室为比判。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祥正尽管离官场,栖身世外,仍时时担心自己未能尽脱世俗。可见其佛教信仰的虔诚和惶恐。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