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utline
概括总结
2)  summarize
概括
1.
A very important link to enhance it is to purify and summarize the norm of professional ethics which adheres to the cardinal principle of collectivism.
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炼和概括好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3)  summary
概括
1.
During design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in class to express cle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ketch and change,concentration and summary, and notice both the colour of the design,and the structure of it.
在图案教学中要重点讲清写生与变化的关系,集中与概括的关系;还应重视图案的色彩,图案的构图。
4)  generalization
概括
1.
Generalization,overgeneralization and negative transfer in English learning;
英语学习中的概括、过度概括与母语干扰
2.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non-deductive method, one of the methods of thought about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institution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practice of singing by studying its three-part-analysis and synthesis, induction and generalization, analogy and association.
从非演绎方法入手,从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类比与联想三个方面联系歌唱的思维过程,论述非演绎思维方法在歌唱过程中的运用。
3.
The generalization is performed in two steps,the first is the QI-gener- alization,.
该方法将概括分为两步QI-概括和SA-概括,从而,实现了满足每个人隐私要求的最小量的概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数据中信息。
5)  summarization
概括
1.
But where are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Chinese ﹖ They are heredity , summarization and creation .
语文学习方法从何而来?一要继承,二要概括,三要创新。
2.
Abstract: The use of transfer theory in chemistry teaching is expounded in this essay to realize theteaching ideology, Teach for transfer from students knowledge growing points, classification andsummariz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altemative drilling, knowledge conformity,situation creation, abilities training and so on.
在分析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归类概括、新旧比较、变式训练、知识整合、创设情境、培养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迁移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6)  generality
“概括”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
      Β.И.列宁的著作之一。写于1916年7月,同年10月刊于《社会民主党人文集》第一卷,译载《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2卷。
  
  1915~1916年,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崩离析,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此时,齐美尔瓦尔得左派(1915年9月,列宁将出席瑞士齐美尔瓦尔得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组成齐美尔瓦尔得左派,故名)中展开了民族自决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俄国社会民主党内1903年和1913年争论的继续。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拥护波兰社会民主党领导人R.卢森堡反对民族自决的论据。波兰社会民主党人还以此论据,对波兰民族运动的特殊条件作了错误的理论概括。1916年 4月在齐美尔瓦尔得左派杂志《先驱》 第2期上发表了波兰社会民主党反对民族自决的提纲,使这一争论在国际范围广泛展开。列宁在这篇著作中着重批判了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的提纲,揭露德国社会民主党的K.考茨基等中派分子表面上承认民族自决实际上反对民族自决的虚伪面目,进一步论证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民族纲领,对这场争论作了总结。
  
  列宁驳斥了"自决权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错误论点,他指出: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后,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它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而民族自决完全属于政治民主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要彻底铲除民族压迫,要在各方面实行充分的民主,那就不能拒绝按民主方法解决帝国主义用暴力造成的不民主的国界,不能不承认居民有按照民主方式确定国界甚至有分离的自由(即民族自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上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和不信任,并在自由联盟的基础上促进民族的亲近和融合。正是在此意义上,列宁说:要是拒绝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民族自决,那就是背叛社会主义。
  
  列宁在强调民族自决权的同时,又深刻地阐明了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必须服从革命利益的原理,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解放斗争是反帝斗争的一部分,无产阶级必须利用一切反帝民族运动来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无产阶级不解放被压迫民族,不用反对沙文主义的精神,即反对兼并而拥护自决的精神教育群众,自己是不能得到解放的。但是,民主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民族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整个民主主义(现在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小部分。当部分和总体相矛盾时,就必须抛弃这一部分。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已分成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这一特点,指出社会民主党人在对待民族自决问题上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压迫民族中的社会民主党人,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自决,要以工人坚持被压迫民族有分离的自由为国际主义教育的重心;被压迫民族中的社会民主党人则坚持部分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联合作为宣传鼓动工作的中心。列宁认为,要达到国际主义和民族融合这一目的,除了实行这个原理以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道路。
  
  卢森堡的错误就在于,她把波兰当时不宜分离的理由,扩展成反对整个民族自决权原则,结果被各民族的机会主义分子所利用,在客观上支持了大俄罗斯帝国主义。
  
  列宁在这篇著作中把民族自决问题、反帝斗争问题、民族殖民地问题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贯穿着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斗争的思想,为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彻底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