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崇白话而废文言
1)  using modern chinese instead of classical Chinese
崇白话而废文言
2)  classical Chinese and vernacular
文言与白话
3)  vernacular literary language
白话文学语言
4)  pai-hua (colloquial Chinese)
白话语言
5)  myth of classic style of writing
文言神话
6)  classical discourse (wenyan)
文言话语
补充资料:文言白话之争
文言白话之争

    中国五四时期发生的新文学阵营同封建文人之间围绕使用白话还是文言的一场论争。论争可分为3个阶段:①酝酿阶段。1917年1月胡適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作为新的文学语言。不久林纾(琴南)发表《论古文之不当废》表示反对。7月,钱玄同把当时旧文学的两股主要力量桐城派和文选派斥为“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次年初,傅斯年发表《文学革新申义》一文,系统地批评桐城派古文。3月,钱玄同集中旧文人反对文学革命的见解,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然后由刘半农写《答王敬轩书》加以反驳。钱、刘串演的“双簧信”同时发表在《新青年》上,把论争引向深入。②高潮阶段。1919年初,陈拾遗出版《文艺丛报》,攻击白话文;林纾发表《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和《致蔡鹤卿书》,并作小说《荆生》、《妖梦》影射攻击白话文运动;刘师培创《国故》月刊与新文化运动对抗。京沪报刊竞相刊登《新青年》同人被逐出北京的谣言。新文学方面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为阵地,进行激烈反击。蔡元培发表《答林君琴南函》,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陈独秀发表《关于北京大学的谣言》、《林纾的留声机》,鲁迅发表《〈孔乙己〉篇末附记》、《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对复古言论和卫道嘴脸加以批驳和揭露。论争促进了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③继续阶段。1922年1月,东吴大学教授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创办《学衡》杂志,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口号,反对白话文和新文学;1925年7月,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在北京复刊专登文言的《甲寅》杂志,提倡“尊孔读经”并否定白话文,又掀起一股复古逆流。这样的反攻已是强弩之末。进步思想界和文学界对他们的批判也就充满奚落嘲讽的色彩。鲁迅的《估“学衡”》、《答KS君》、《十四年的“读经”》,玄珠(沈雁冰)的《四面八方的反对白话声》,成仿吾的《读章氏〈评新文学运动〉》等都是此时写下的名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