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学大论战
1)  science debate
科学大论战
1.
After Sokals hoax, a vehement "science debate" broke out in the global academic community between postmodernists and science warriors.
“索卡尔事件”后,在全球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后现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的“科学大论战”。
2)  Science Wars
科学大战
1.
Mess Media and Social Events Generation:the Compassion between Two Cultures and Science Wars;
大众媒体与社会事件生成——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的比较视角
2.
"The Science Wars" occurring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have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reconstru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50年来,两种文化的论战主题和主体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学大战",对重构两种文化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3)  science war
科学大战
1.
Then the author also analyses the repercussion of the war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have been arguments between those who advocate scientism and those who practice humanitie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science war in the West.
文章分析了 2 0世纪末在西方世界爆发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科学大战”的过程 ,双方的主要论点 ,以及大战在我国引起的反响和争论。
4)  strategy of big science
大科学战略
5)  Kexue yu Xuanxue Lunzhan
科学与玄学论战
6)  On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Science
论"大科学"观
补充资料:科学与玄学论战
      1923~1924年发生的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关系问题的学术论争。主张科学无法支配人生观的一派称为玄学派,坚持科学对人生观具有决定作用的一派则称为科学派。
  
  五四运动使科学与民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但为人们输入了许多新观念,同时也引发出许多新问题。科学与人生观关系问题的争论,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1923年 2月,北京大学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专题演讲,并整理成文,发表于《清华周刊》第二百七十二期上。张君劢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它受因果律的支配,方法上则以逻辑与分析方式为主;人生观则是主观的,为自由意志的表现,了解人生观要采用直觉与综合的方法,主张科学不能支配人生观。针对这一观点,丁文江于同年 4月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玄学与科学》一文,首先向张君劢发难,挑起了论争。丁文江认为,科学与人生观不可分离,科学对人生观具有决定作用,"今日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张君劢随后对此作了详尽答辩。由于这一争论涉及众多哲学问题,立时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梁启超、胡适、吴稚晖、张东荪、林宰平、王星拱、唐钺、任鸿雋、孙伏园、朱经农、陆志韦、范寿康等知名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并结合本体论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等理论问题展开辩论,从而使科学与玄学这一争论不断深入并成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热点所在。
  
  科学与玄学论争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努力周报》、《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报刊上。随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出版了《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收入二十九篇论战文章,陈独秀、胡适作序;上海泰东图书局则发行了内容相同的《人生观的论战》文集,张君劢作序。至此,科学与玄学论战大体结束。
  
  这场论战,就哲学观念来说,双方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但是论战的真正实质并不在于关于科学的评价和哲学的分析,而在于争辩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或信仰。这是一场关于人生观的争论,这种关于人生观的争论,又是以选择何种社会改造方案联系在一起的。
  
  在科玄论战展开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邓中夏、瞿秋白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中国青年》、《新青年》上发表了评论文章,在基本支持科学派的同时表明了自身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揭示了论战双方哲学思想上的唯心主义错误,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科学方法论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