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作格动词
1)  ergative verbs
作格动词
1.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properties of ergative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rguing that the passivization of ergative in CIL( Chinese-English Interlanguage) provides a clear example of how ILs Interlanguage Speakers take on a life of their own.
本文试图讨论英汉两种语言中作格动词的特征 ,考察在汉语中介语 (以汉语为目的语的中介语 :CIL—Chinese -EnglishInterlanguage)中作格形式被动化是怎样为中介语提供例证的。
2.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ddle verbs and ergative verbs in argument structures at first:in the former the event argument is suppressed,but the latter does not affect that argument.
本文首先讨论中动词和作格动词论元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中动结构中,事件论元受到了抑制;在作格结构中,事件论元没受到任何影响。
3.
The Ergative Hypothesis proposed by Perlmutter (1978) distinguishes two classes of intransitive verbs --- unergative verbs (UV) and ergative verbs (EV).
Perlmutter (1978)提出非宾格假说,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作格动词(UV)和作格动词
2)  ergative verb
作格动词
1.
Due to the different argument structures of entries, its syntax features differ greatly, especially the second one can be used as an ergative verb and transitive verb alternatively.
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 ,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 ,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 ,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
3)  unergative
非作格动词
1.
This paper,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proposal of Levin & Rappaport Hovac (1995) who argue that locative inversion is possible not only with unaccusative verbs, but also with some unergative ones, presents some new evidence, arguing for the standard analysis of existential verbs that all the existential verbs are unaccusatives.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类型,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4)  ergative pair
成对作格动词
5)  action verb
动作动词
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gent acts as a principal element(subject argument)when an action verb forms its verb-centered construction.
施事是动作动词组成的动核结构里动核所联系的主体(主事动元),它一般和表动作的动词联系在一起,非动作动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联系施事;充当施事的主要是名词,但不同的名词充当施事的能力不一样,名词充当施事能力的强弱等级是:人类名词>动物名词>植物名词>无生名词(包括事物名词、事件名词、抽象名词等);非名词性词语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充当施事。
2.
This thesi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很" to be the direct modifier of the action verb "支持" and such similar verbs, apart from adjective and mental verb of affection, it refers to the semantics and grammatical feature.
对"很"所直接修饰的,除形容词、情意类心理动词以外的"支持"类动作动词的语义、语法特征进行了考察。
3.
Dire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when the action happens in spac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serve the space feature of 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rection and take the one-syllable action verbs as examples to study the language embodiment of direction which is the space feature of action in objective world .
方向是动作在空间展现时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从方向的角度来考察动作的空间性特征和以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为代表来考察客观世界中动作的这一空间特征“方向”在语言中的体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6)  action verbs
动作动词
1.
One is the rationality after the verb wish followed by the action verbs and the state verbs.
从不同动词使用的特征以及wish与其后分句之间时间关系出发 ,论述了wish后均可用表示动作和表示状态动词的合理性 ,wish后表示将来意义分句的主语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 ,would都不能与状态动词连用 ,而要使用动作动词。
2.
Guided by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this dissertation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ion verbs and the Chinese static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detect verb selection restrictions of this construction.
本文从汉语静态存在句中动作动词的出现及其语义偏离现象入手,以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主要在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研究动作动词与静态存在构式之间的关系,探寻该构式对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从而为动作动词与该构式的“语义相容性”提供解释。
补充资料: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格丁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格丁根市,因英王乔治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

历史

始创

1734年时为英国国王及汉诺威大公的乔治二世决定委派其重臣冯·明希豪森在格丁根创办一所大学,旨在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的理念,格丁根大学也因此一开欧洲大学学术自由之风气。大学创办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四大经典学科,尤以自然科学和法学为重。

18-19世纪

整个18世纪,格丁根大学因其极为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氛围而居于德国大学中心地位。到1812年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图书藏量25万册,被海内外认可的一所现代化大学。拿破仑曾于此研习法律,并言“格丁根是属于全欧洲的”。

格丁根大学初以法学闻名于世。18世纪德国著名国家法学大师皮特曾于此执教半个世纪,而吸引了大批学生求学,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都是他的学生。至1837年其建校100年时,格丁根大学因几乎每年法学院注册的学生均占全校在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被称为“法科大学”。而格丁根大学也因此成为18世纪德国公法学的麦加。

1837年发生了著名的“格丁根七君子事件”,格丁根的七名教授因反对汉诺威国王废除宪法之举而被驱逐出格丁根大学,格林兄弟也在此列,这一事件反映出格丁根的知识份子对自由的热爱与捍卫宪法的勇气。此后,古斯塔夫·胡果和爱希霍恩于19世纪在此执教并成为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先驱。19世纪末,创造“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著名民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此任教。

更让格丁根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格丁根学派。此后,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数、几何、数论和分析领域做出了贡献。到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和克莱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前往格丁根,从而使德国格丁根数学学派进入了全盛时期。到20世纪初,格丁根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格丁根大学在全欧乃至世界上的学术地位达到了顶峰。

4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为物理和化学奖,其他为医学、和平及文学奖。不过因为大多数诺贝尔奖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在这半个世纪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位居世界大学第八位,创造了“格丁根诺贝尔奇迹”。此外,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联邦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及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均曾于格丁根大学学习法律。德国大诗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学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并编写了第一部德语词典。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此任教,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与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也先后求学于格丁根。

纳粹时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格丁根大学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大批知名的犹太籍科学家和学者被迫离开格丁根,去往美国。世界科学的中心立刻从德国转向了美国。

现状

2005年格丁根大学的在册学生人数近2万5千人,其中包括大学生24,398人和博士生643人。教授420名,教研人员共3千多人。它所属的医药学校下设19个中心,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诊所。自从1980年以来,该大学已经根据不同学科成立了14个院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