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匈奴和汉族的关系
1)  the relatonship between Xongnu and Han
匈奴和汉族的关系
2)  Han-Hun relationship
汉匈关系
1.
The document of Han-Hun relationship history is on Jiandu where there is great amount of precious recorded material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solving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研究汉匈关系史之材料有二:一是文字材料,二是文物材料;而文物材料又有二:一为出土之文物,二为出土之文献。
2.
There are rich and the precious history materials about Han-Hun relationship in bamboo and wooden slips that unearthed last century in Chinese northwest.
出土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简牍中包含有丰富而珍贵的汉匈关系史资料,但是,多年来被学界所忽略。
3)  Hun [英][hʌn]  [美][hʌn]
匈奴族
4)  On the Development of Hans-Xiongs Relationship
论汉匈关系的演变
5)  Hunnish [英]['hʌniʃ]  [美]['hʌnɪʃ]
匈奴人的
6)  Intermarriage [英][,intə'mæridʒ]  [美][,ɪntɚ'mærɪdʒ]
汉匈和亲
1.
On Character of Different Phases of Intermarriage between Han and Hun Nationalitie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西汉不同时期汉匈和亲的性质及昭君出塞的独特价值
补充资料:匈奴
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
   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