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埃利奥特·昆西·亚当斯
1)  Elliot Quincy Adams
埃利奥特·昆西·亚当斯
1.
Although Elliot Quincy Adams (1888—1971)had a brilliant career in American chemistry and physics,in university,government and industrial research,he has remained a little-known figure after he bore over 100 years.
述论了埃利奥特·昆西·亚当斯 (ElliotQuincyAdams,1888— 1971)的家世及其生平简况 ,回顾了这位被遗忘的多才多艺的科学家的研究成就 ,其献身于学术研究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
2)  Quincy Adams
昆西·亚当斯
1.
On Secretary of State Quincy Adams Diplomatic Thoughts;
试论美国国务卿昆西·亚当斯的外交思想
3)  John Quincy Adams
约翰.昆西.亚当斯
4)  John Elliott
埃利奥特
1.
Teacher Education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A Probe into Teacher Education Thoughts of John Elliott;
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教育——埃利奥特教师教育思想探略
2.
The Important Argument on Action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Britain——On the Process and Techniques of Action Research by John Elliott;
当代英国行动研究的重要主张——埃利奥特论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技术
5)  Elliot apparatus
埃利奥特氏器
6)  Elliot law
埃利奥特氏定律
补充资料:奥斯特利茨会战
      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拉夫科夫)地域的决定性会战。史称"三皇会战"。1805年10月,乌尔姆会战奥军大败后,奥军残部与俄军5万人汇合,一同往东撤退,在放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继续向北转移。11月下旬,获得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 (8.7万人)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一世率法军追到布吕恩地区后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同时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敌来攻。联军对敌情估计错误,在俄国沙皇的干预下,不待后续部队到达即于11月27日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一世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联军到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并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拿破仑一世识破敌方意图,在右翼利用河流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上,形成了优势兵力。会战开始后,法军首先顶住了联军的进攻,随即不失时机地夺回普拉岑高地,接着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切成两段,并向敌左翼侧后实行猛攻。联军溃退时,法军在炮火支援下全线追击,将敌主力逼到湖泊沼泽地段,致使敌军大量伤亡和被俘。结果,联军损失2.6万人,法军损失不足万人。奥皇求和,与拿破仑一世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会战以后,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这次会战宣告了欧洲封建王朝军队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突出地体现了拿破仑一世的统帅才能。他成功地利用外交手段,促使联军速战,创造了有利的战机;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的原则,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行了有效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和以谋克敌的战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