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兰彻斯特战斗方程
1)  Lanchester combat equation
兰彻斯特战斗方程
1.
Based on the index method and the Lanchester combat equation theory,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ombat capability of missile combat system is set up.
分析了导弹作战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基于指数法和兰彻斯特战斗方程的导弹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模型;仿真分析了发现和预警概率、指挥控制系统作战能力对导弹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值仿真结论。
2)  Lanchester combat theory
兰彻斯特战斗理论
1.
By taking the thinking method of Lanchester combat theory,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combat effect of accurate-attacking weapons under the support of satellite system and also gives us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satellite system s force-multiplying function.
本文采用兰彻斯特战斗理论的思想方法,对在卫星系统支援下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斗效能的评价,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较好地说明了卫星系统力量倍增器的作用。
3)  Lanchester equation
兰彻斯特方程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pression equation and meaning of the Lanchester equation,integrating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battle pattern of the current multi-dimensional war.
兰彻斯特方程是描述战场对抗的经典公式,新的条件下探索其描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2.
A modeling method that combined the theories of influence diagrams and Lanchester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build the air-combat model of airborne fire control systems.
运用将影响图因子理论与兰彻斯特方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机载火控系统的对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3.
Aimed at this,lanchester equation is used to solve it.
针对装备战损量预计这一未来作战装备保障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运用兰彻斯特方程探讨解决途径。
4)  multivariable Lanchester equation
多元兰彻斯特方程
1.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pattern of aero equipment system s warfare,the whole battl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some phases and the compositive effectiveness is evaluated with multivariable Lanchester equation and probability theory.
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航空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的方法,根据体系作战典型模式,采用先将作战全过程分阶段后综合的思路,应用改进多元兰彻斯特方程和概率论等方法对综合效能进行评估,提出了航空装备体系对抗综合效能评估指标。
5)  Lanchester
兰彻斯特
1.
Study on Simulation of Air Defense Combat Based on Lanchester Theory;
基于兰彻斯特战斗理论的防空作战模拟研究
6)  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 (1868~1946)
兰彻斯特,F.W.
补充资料:兰彻斯特方程
      又称兰彻斯特战斗理论或战斗动态理论,是应用数学方法研究敌对双方在战斗中的武器、兵力消灭过程的运筹学分支。1915年,英国工程师F.W.兰彻斯特在《战斗中的飞机》一文中,首先提出用常微分方程组描述敌对双方兵力消灭过程,定性地说明了集中兵力的原理。1945年,J.H.恩格尔撰文肯定了兰彻斯特定律的实践意义。他曾经根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攻占日军防守的琉璜岛之役的作战数据,计算了各方的消灭率系数,且用这两个系数结合美军的兵力增补率构成一个特殊的兰彻斯特方程。它的数值解相当准确地与该次作战中的实际兵力变化进程相吻合。从此,这门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它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是作战对抗过程的描述,即根据典型的对抗态势和火力条件建立兵力消灭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及其解法,借以预测作战进程和获胜条件;二是战术策略的优化,即寻找投入兵力、分配火力和支援保障行动等的最优策略序列。
  
  兰彻斯特方程  假设甲、乙两方在 t时拥有的现存实力(或者比率,即现存的与初始的实力之比)分别为x、y,且在单位时间内被对方一个实力单位所消灭的实力单位分别为α、b,称作消灭率。双方实力单位不能同时被消灭,而且从已被消灭的实力单位向现存实力单位转移火力的时间为零。于是,假设单位时间内火力对抗次数为G(t),则双方的实力变化可表述为:初始条件为 x(0)=x0,y(0)=y0。这就是兰彻斯特方程。在引入甲方对乙方的损失比E=α/b后,由 ,立刻解得。这个等式称为兰彻斯特平方律。显然,x≥0,y=0表示甲方获胜,且由平方律可知,甲方获胜条件为: 。类似的,可写出乙方获胜条件。1940年,B.O.库普曼求得上述微分方程的显式表示式:
  ,,式中;chτ,shτ是τ的双曲函数。
  
  推广型兰彻斯特方程  为适应其他形式的对抗态势和火力条件,又发展了兰彻斯特方程的几种推广型式(初始条件一般不变)。
  
  含自然损失与兵力补充率的兰彻斯特方程  它可表述为式中 α、β 分别表示由于自然环境(包括敌方破坏的)条件引起甲、乙方每一实力单位的损失率,p,q分别表示各方实力的补充率。P.M.莫尔斯在《运筹学方法》一书中给出了常系数时的方程的解。
  
  大威力消灭率的兰彻斯特方程  现代武器不但杀伤力大,而且它给对方造成的实力递减率既和投入的武器数量成正比,也和对方现存实力成正比(如化学武器)。这种方程可表述为这里x、y是现存实力比率,从而初始条件为x(0)=y(0)=1,其解为
   如果在方程的右端增添自然损失、补充实力和消灭率诸项,就得到了更一般的推广。
  
  这三类方程都是确定型的,或者说是平均性质的。
  
  概率型兰彻斯特方程  它是为分析作战进程的状态概率而建立的一类方程。一般形式是:假设甲方实力为x,乙方实力为y时,甲方获胜的概率为p(x,y),从而,乙方获胜的概率为1-p(x,y);又实力单位损失属于甲、乙方的概率分别为α(x,y),b(x,y),且双方不可能同时损失,即α(x,y)+b(x,y)=1。于是,可建立递推式
  p(x,y)=α(x,y)p(x-1,y)+b(x,y)p(x,y-1),显然,x>0时,p(x,0)=1;y>0时,p(0,y)=0。特别地,若令α(x,y)=α,b(x,y)=b,以 pt(x,y)表示双方损失之和为t(t≥0)时,甲方损失x,乙方损失y=t-x的损失状态概率,则在用pt(x,y)代替p(x,y)后,对于x≤x0,y≤y0,上面的递推式依然成立,其中x0、y0分别为双方的初始实力。以上概率型方程经过均值关系的变换,可以推出确定型方程。
  
  优化型兰彻斯特方程  它是为选择最优战术决策提出的方程,比较典型的有火力分配问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假设甲方拥有两种实力,分别为y1、y2个单位,对乙方的消灭率各为b1、b2;乙方拥有实力单位x个,需要组成两群按照φ、1-φ的比例分别对甲方的两种y1、y2单位进行攻击,消灭率各为α1、α2。问题是如何选择分配率φ(它是时间序列),在双方实力消灭过程满足
   0≤φ≤1, y1、y2≥0等诸条件下,使得在过程终止时T,乙方的现存实力相对价值函数达到最大。式中r1、r2分别表示甲、乙方的实力补充率;r、p、q为价值系数;T为过程终止时间。这是研究兰彻斯特方程的新近理论模型,反映了与控制理论结合的趋向。
  
  兰彻斯特方程理论虽有相当的进展,但由于作战现象的复杂性,只在大量重复、独立运用同类火力和简单条件下的作战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宏观分析的成果。为了解决实用的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作战模拟技术发展很快,可用于取得近似结果和验证兰彻斯特方程。它与兰彻斯特方程的结合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书目
   P.M.Morse and G.E.Kimball,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51.
   P.W.Zehna,et al.,Selected Methods and Maclels in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U.S.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Monterey,California,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