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建筑教育评估
1)  China Ar-chitecture Education Evaluation
中国建筑教育评估
2)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建筑教育
1.
Studio Teaching as Research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作为研究的设计教学及其对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意义
3)  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
1.
The Contributions of Liu Dunzhen in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刘敦桢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肇始与发展的影响
4)  Architectural evaluation
建筑评估
5)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America
美国建筑教育
6)  domest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国内建筑教育
补充资料:中国建筑教育
      中国古代房屋皆由圬匠梓人打样营造,建筑技艺一直是师徒相传,世代相袭。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兴铁路,开矿山,建工厂,需要土木工程技术和建筑设计人才,中国近代的建筑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1895年10月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创立,学校本科学制为四年,设有土木工程系,这是中国最早设土木系的大学。上海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于1904年,唐山路矿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于1907年设立土木工程系。
  
  中国建筑学教育应从1923年算起。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建筑师柳士英、刘敦桢等这一年在上海成立中国人自办最早的建筑事务所──"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后,即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筹建建筑科,当年招生。柳士英任科主任,学制三年。课程偏重工程技术,主要有建筑意匠(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中西营造法、测量、建筑力学、中外建筑史和美术等。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是中国中等建筑教育的发源地,也为高等建筑教育奠定了基础。1927年6月,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并入南京的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5月改名中央大学),成立建筑系。系主任为留美回国的刘福泰,先后任教授的有刘敦桢、贝季眉、卢树森、谭垣、鲍鼎、张镛森等,学制四年。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并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于1938年迁至重庆沙坪坝,建筑系先后由鲍鼎、刘敦桢任主任,杨廷宝、童寯、徐中、李惠伯、黄家骅等先后在系执教。抗战胜利后,1946年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建筑工程系仍属中央大学工学院。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成立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为工学院的一系。
  
  1928年,梁思成、林徽音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立建筑系。留美归国的陈植、童寯、蔡方荫先后到校任教。学制四年。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建筑艺术和设计课程多于建筑结构和工程技术课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建筑系停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原东北大学工学院基础上成立东北工学院,设立建筑系。该系于1956年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青岛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的土建系合并成立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北平大学的艺术学院于1928年设立建筑系,学制四年。这是中国在艺术院校培养建筑人才的开端。汪申任系主任,沈理源等任教授。课程除绘画艺术外还有工程技术和专业课程,如测量、结构、设计、营造等。1931年停止招生。1946年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设立建筑科,由辜其一主持,黄忠恕等任教。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系办建筑设计班,开设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由之江大学陈植、吴景祥等任教,这个建筑设计班1952年并入同济大学。目前,浙江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有室内装饰设计专业。
  
  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于1931年筹办建筑工程系,次年即以广东工学院名义招生,杜克明任系主任,过元熙等任教授,学制四年。学校于1933年改名为勷勤大学,1938年广州沦陷后,并入中山大学,迁内地办学。中山大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广州,建筑系属于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以中山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建立华南工学院,建筑系也随之归属华南工学院至今。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兴办哈尔滨铁路专门学校,设土木、机械两科。土木科内又设交通和城市两班。中经变迁,1928年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的土木系于1958年分出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在学院内设立建筑系至今。
  
  重庆大学土木系于1937年增设建筑专业,1940年扩大为建筑系,黄家骅任系主任,龙庆忠、夏昌世等任教授。1952年重庆大学建筑系划归新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在抗日战争初期迁往内地的北京大学(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成为西南联合大学)迁回北京复校,工学院设有建筑系。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建筑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天津耶稣会创办的天津工商学院,1937年设建筑系。1949年改名为津沽大学,阎子亨任建筑系主任。唐山工学院1946年成立建筑系,林炳贤任系主任。1948年迁校上海,由刘福泰任系主任,次年又迁回唐山,1951年建筑系划归北京铁道学院,系主任为徐中,1952年与津沽大学建筑系一同并入天津大学,仍由徐中任系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系为梁思成在1946年创立的,教师有林徽音、刘致平、莫宗江、吴良镛等,学制四年。1949年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1951年起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办中国第一个造园专业。
  
  上海的沪江大学1933年创办建筑学专业夜校,任教的有王华彬、黄家骅、哈雄文、伍子昂、罗邦杰等,1946年停办。抗日战争初期迁在上海的之江大学的建筑系,为建筑师陈植在1938年秋创办的。次年王华彬任系主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之江大学内迁,建筑系仍留沪上课,抗战胜利后,之江大学回杭州,王华彬仍任建筑系主任,谭垣等在此任教;1949年陈植任系主任,1952年并入同济大学。圣约翰大学于1942年成立建筑系,系主任黄作燊,任教的先后有李锦沛、陈占祥、李德华等。学制四年。1952年并入同济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设建筑系的院校有: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以后,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工业学院、江西工学院、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先后成立建筑学专业或建筑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多年没有招生。1986年中国设有建筑系的高等院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工学院、深圳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等15所;设建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云南工学院、郑州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分校、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等10所。在校学生3200名左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