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红外天文学
1)  infrared astronomy
红外天文学
1.
As technical developments and knowledge improvements, radio astronomy, infrared astronomy, ultraviolet astronomy, X-ray astronomy and γ-ray astronomy were developed one by one during some decades from 1940s, and.
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γ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2)  infrared space astronomy
红外空间天文学
3)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红外线天文学卫星
4)  infrared astronomical photometer
红外天文学光度计
5)  infrared observatory
红外天文台
6)  infrared astronomy observation
红外天文观测
1.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infrared astronomy observation is expounded.
阐述了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发展,针对其中较先进的两颗卫星(SIRTF和ASTRO-F),研究了其低温系统的构成,总结出了制冷的工作原理,指出了氦制冷在空间应用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2.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pace infrared astronomy observation was expounded.
阐述了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必要性,结合其中最先进的两颗卫星(SIRTF 和 ASTRO-F),研究了其低温系统构成,总结出了制冷工作原理,指出了氦制冷在空间应用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补充资料:红外天文学
红外天文学
infrared astronomy

   用电磁波的红外波段研究天体的一门学科。整个红外波段,包括波长0.7~1000微米(1毫米)的范围。通常分为两个区:0.7~25微米的近红外区和25~1000微米的远红外区;也有人分为3个区 :近红外区(  0.7~3微米  )、中红外区(3~30微米)和远红外区(30~1000微米)。温度 4000K以下的天体,其主要辐射在红外区。红外探测是观测被宇宙尘埃掩蔽的天体的得力手段;红外波段有许多重要的分子谱线;许多河外天体在远红外区的辐射较强。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实测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尔在观测太阳时,用普通温度计首次发现红外辐射。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诺伊吉保尔等人用简易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了红外星,从此揭开了现代红外天文学的新篇章。在地面上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受地球大气的限制很大。由于可能收集到的一般天体的红外辐射较弱,所以必须精选探测能力很高的红外探测器。用得较多的探测器是液氮致冷(77K)的硫化铅光电导器件,液氦致冷(从4K到小于1K)的锗掺镓测辐射计。红外天文探测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抑制背景噪声。红外探测器采取致冷措施就是为了减少元件自身的噪声。从事波长大于5微米的探测,望远镜系统中的一些其他部件(有时连整个望远镜)必须进行致冷。致冷技术在红外天文探测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改造地面望远镜使之适于红外观测,以及建造新的专用红外望远镜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美、英、法、加拿大等国1979年已启用装在夏威夷的口径3.6米的红外望远镜,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建造了口径10米的红外望远镜。气球上的1米红外望远镜和飞机载运的91厘米的仪器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并获得许多重要成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