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agination
南来
2)  "Poets from the south"
南来诗人
1.
"Poets from the south" is not regarded as a school,but refers to the writers who come to Hongkong from the Mainland,among whom there are some returning to the Mainland after sometime,some settling down in Hongkong and some coming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Mainland and then again to Hongkong.
"南来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通常是指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作家。
3)  Pei of the Kingdom of Wu from the south
南来吴裴
1.
After its returning to the north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it was called "Pei of the Kingdom of Wu from the south" .
永嘉之乱后,河东裴氏一支南迁寿阳,北魏后期回归北土,被称为“南来吴裴”。
4)  the writers from the South
南来作家
5)  South identity
南来身份
1.
As a migrant writer, Taoran experienced the double identity of South identity (Immigration identity) and Hong Kong identity (Commerci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y were fully highlighted in his works.
作为移民作家,陶然经历了南来身份(移民身份)与香港身份(商业文化身份)的双重认同,并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凸显。
6)  the writers emigrating from the mainland to Hong Kong
香港“南来作家”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南三行"
      近代中国知名的上海商业储蓄、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三家私营银行的通称。它们以上海为基地,在经营上互相声援、互相支持,互派董事监事,虽没有联营或集团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收到联合经营指臂相助的成效。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成立于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中的产物。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总经理陈光甫。由于经营精明,管理严密,业务发展迅速,盈利较多,资本积累亦较快。到1926年时,资产总额已超过4700万元,存款超过3200万元,资本也增加到250万元。1927年后,由于业务上得到官僚资本银行的支持,以及机构设置上的灵活性和经营上的多样性,业务进一步扩展,抗日战争前分支机构达到80个,职工2775人,存款总额近 2亿元,多数年份居私营银行的首位。抗日战争后,注重积聚外汇、囤积物资和经营商业。
  
  浙江兴业银行  成立于1907年,原由浙江铁路公司创议设立并为最大的股东。1914年浙江铁路公司收归国有,股份出让,承购者多为工商业者,而以杭州丝绸商蒋海筹、蒋抑卮(1875~1940)父子为最巨。辛亥革命后,业务发展迅速,1915年总行由杭州移至上海。1927年前存款总额常为私营银行的第一、第二位,1927~1937年期间退居第五、第六位。董事长长期由叶揆初 (1874~1949) 担任、总经理先后为徐新六(1890~1938)、项叔翔。
  
  浙江实业银行  成立于1909年,原名浙江银行,由浙江地方政府和商人合资设立,1915年改名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由于官股擅权,商股深感不满,要求分开经营,1923年达成协议,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在杭州设总行,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设总管理处于上海,由李铭(馥荪)(1887~1966)担任总经理,业务日渐发展。该行着重于外汇业务和兜揽外商在华企业的存汇款,机构少,职工亦少,而存款甚多,拥有外汇资产亦多。李铭多次任上海银行公会主席,后又任全国银行业联合公会主席,这也有助于浙江实业银行声誉的提高。
  
  "南三行"的主要当权人物对经营近代银行有较多的知识和经验,与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的联系也较多,因此在开展业务方面和获取利润方面比一般银行有较多的有利条件。
  
  凭借所集中和掌握的社会货币资本,这些银行常常被称为"百业之首",它们的当权人在工商界中也处于优越地位。这三家银行的当权人物和一些主要投资人,几乎都是江浙资产阶级核心层的成员。在1927年时,他们是扶植国民党上台夺取政权的主要经济力量,但后来官僚资本银行势力扩张迅速,"南三行"的优势地位被损害和排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三行"在中国大陆的机构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12月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