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阳台深度
1)  balcony depth
阳台深度
2)  balcony extension
阳台进深
1.
Due to the contradiction of sun protection and heat gaining of the balcony designing, the balcony extension shall be specified.
由于阳台设计中遮阳与得热的矛盾,应该规范阳台进深尺寸。
3)  balcony overhang dimension
阳台宽度
1.
Influence of balcony overhang dimensions on shading effects in Shanghai;
上海地区阳台宽度对遮阳效果的影响分析
4)  shoulder depth
台肩深度
5)  immersion depth of anode
阳极浸入深度<冶>
6)  cantilever length of house balcong
阳台悬挑长度
补充资料:《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年代】宋

【作者】周密

【内容】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赏析】

观题面可知,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陈君衡,名允平,一字衡仲,号西麓。素与公瑾交厚,携游倡和之作今尚存多首。宋室倾覆以后,陈允平应元王朝征召,至大都(今北京)作官。周密则隐居不仕,“以无所责守而志节不屈”著称(王行《题周草窗画像卷》)。临别之际,词人感慨特深,只是未曾道破罢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起句破空而来,写陈允平奉召北上途中场面,旌旗摇摇,车马隆隆,行色甚壮。“朝天”,谓朝见天子,而字面上与“照野”属对。前两句是仪仗,后一句是途景。前主后宾,相互辉映,很见气概。“天低”似从唐人“野旷天低树”诗句(《孟浩然《宿建德江》)中化出。“平沙”而“万里”,已见大野平阔,复加“天低”二字,则其气象愈显得宏阔而雄浑了。以上三句是远景,是背景。接下来两句写近景,写征人:“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宝带,丝织的印绶。金章,官印。这两句写陈的装佩和风貌,突出了他的荣宠显达。“茸帽风欹”,略带得意之态,饶有风趣。

篇首至此是实写,可以看作一个层次。以下则承接“平沙万里”,想象对方在北地的享乐生活,是虚笔。“秦关汴水”泛指中原一带,这句依然就行途写来。“想”字统领以下数句。登高赋诗,令人怀想往日之从游。笳鼓指北游之乐器。“叠鼓清笳,骏马名姬”是“纵英游”(纵情欢游)的写照。这两句同整个上片一样,充满豪壮俊爽之气。

过片曲意不断,以“应”字遥接上片“想”字,继续写陈允平。燕山雪飘,“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是北国冬日景象。“月”、“晓”说明夜饮达旦;沉醉而至于“酣”,则他乡即是吾乡,别的一切自不须理会了。

接下来,笔下陡然一转,指向自身。“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方回,贺铸字。黄庭坚诗云:“解道江南肠断句,世间惟有贺方回”(《寄方回》)。公瑾以方回自比,谓残年垂老,隐居江南,又有谁来念及呢?“方回”,当包括所有眷恋前朝的江南遗民而言。“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由“江南”至“西湖”,进一层。天气渐暖,早已迫不及待的大雁向北飞去了,而故人仍不见南归,空辜负了西湖之春。雁与人相形,加重一笔。上面四句是设想,写别后的凄凉孤苦,以及对故人的思念,笔姿摇曳,意折层深。结拍三句叠进一层:“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周密词用此诗意,又另有所寓。从上文“谁念方回”、“人未南归”等语寻绎,作者对陈允平的晚节不固,应召仕元是有微辞的,只是表达得比较含蓄。“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看似情谊无限,相思苦极,实含难言之意,责怪、失望、感伤等等,尽在不言之中了。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谓“下阕但赋离情,于陈君衡出处,不加褒贬之词,仅言江湖投老,见两人穷达殊途,新朝有振鹭之歌,而故国无归鸿之信,意在言外也。”则其寄意委婉,述情忠厚,与一般赠别之作有异,读词者宜加留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