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therness
等比例分析
2)  equal proportion
等比
1.
Research on equal proportion twice mixing method;
等比分配二次混合的方法研究
3)  equal proportion
等比例
1.
Practice on equal proportional laser treatment of section steel rolls;
型钢轧辊等比例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与实践
4)  Samping According to the Ratio Equality
等比采样
5)  Isobaric solution
等比重液
6)  Isobaric
等比重
1.
0 mL (15 mg) isobaric (group I) or hyperbaric (group H) bupivacaine and then turned supine.
方法将ASAⅠ~Ⅱ级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行硬膜外麻醉(E组),等比重液腰麻(Ⅰ组)或重比重液腰麻(H组),观察麻醉效果、病人的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伤口疼痛及自解小便的时间等。
2.
Comparative Study of Isobaric and Hyperbaric Solution of Bupivacaine for Spinal Anaesthesia in Caesarean Section;
目的比较等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比例分析法的由来


比例分析法的由来


  【比例分析法的由来]早在1802年亨利·桑顿(Henry仆。mton)就认为一国的黄金储备应该用来对贸易逆差提供融资,以缓和国内经济的波动,同时也要同国内货币供给量的规模有着密切联系。在金本位制度盛行之后,注惫力就集中于国际储备与货币存t之间的关系。直至1913年凯恩斯才重新提出外部因素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即1943年一般人都承认国际储备的重要性在十应付国际交易,而不是在于支持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凯恩斯利用这一论点,制定了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清算联盟”计划,提出创造“班柯”(Bancor)份额一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 把它同对外贸易值联系在一起。到1947年,R.特立芬(R.Triffin)又进一步提出国际储备需求会随同贸易的发展而增长,所以,他认为储备对进口的比例(份M)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国际储备充分性(Reserve adequacy)的标准。1960年在他所著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再次强调了这个论点。其他西方经济学家诸如哈罗德(R·Ha川记)、法兰克斯(0·Fmnks)、斯坦普(M.Stalnp)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赞成采用这种分析法,于是,到印年代初,比例分析法,特别是储备/进口的比例分析法已成为测算国际储备需求适度水平的一个标准方法。此后,西方经济学界又有人提出利用储备与其他一些变量的比例来衡量储备需求水平,如布朗(W·M·B~)就提出用对外支付逆差总额作为比例的分母,并利用实际数据加以验证;以已故的约翰逊(H·Johnson)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竭力主张采用国际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或对外流动性负债之间的比例来反映对国际储备的需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