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墓祠合一
1)  Tomb Combined with Sacrifice Temple
墓祠合一
2)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ancestoes
墓祠祭祖
3)  Pedigree, Graveyard and Ancestral Temple
族谱、墓地与祠堂
4)  Stone Memorial Hall at Guos' Cemetery on Xiaotang Mountain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5)  Zhang Liang s Temple and His Tomb
张良祠庙与墓地考
6)  multi-tomb in one mound
一墩多墓
补充资料: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乾隆帝

由于历史原因,袁崇焕祠被居民占用,墓和原袁祠西侧的佘家馆被拆除成为学校的操场。

1984年袁崇焕祠、墓和坐落在龙潭公园内的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市文物局出资修复了袁崇焕墓;2002年市文物局筹措四百余万元资金,在崇文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袁崇焕祠内居民的腾退工作。市文物局又出资60余万对祠堂进行修缮。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墓正式对外开放。

多年来,作为佘义士第十七代后人佘幼芝女士继承先祖遗志坚实守墓,同时为了修复袁崇焕墓和搬迁院里居民,修复袁崇焕祠到处奔走呼吁。费尽乐心血。今年市、区政府下决心搬迁袁崇焕祠的居民住户,抢先修缮袁崇焕祠并对外开放,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到了祠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是佘女士一家的最大心愿。袁崇焕祠居民的搬迁,政府给予了很大的照顾;由于袁崇焕祠处于崇文区角湾危旧房改造小区,在小区居民没有动迁之前启动,祠内居民可以选择回迁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政策,其中回迁户可在角湾小区优先选房。每个搬迁户还有文物保护奖。佘女士表示想回迁离袁祠近一点,可以经常回来照顾袁祠和墓,但无钱回迁买房。角湾小区的回迁房要两年以后才能进住,在征得佘女士一家的同意后,政府为佘女士在刚建成的金鱼池小区买了一套70余米的两居室。佘女士一家看后表示满意。

袁崇焕祠、墓现在已正式对外开放,在参观凭吊场所有居民住户不利于开放,且祠堂内也不应该有住家。考虑到佘家世代为袁崇焕守墓的历史,结合现在的形势,佘家可以变换一种守墓方式,即聘请佘女士为袁崇焕祠、墓的荣誉顾问,安排工作室,今后佘义士的后人还可以继续用一种新的守墓方式将这一优良传统继承下去,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民族精神永远发扬广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