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微生物制麦
1)  micromalting
微生物制麦
2)  malt microbe
麦芽微生物
1.
The effects of beer barley and malt microbe on the quality of beer were described.
叙述了啤酒大麦和麦芽微生物对啤酒质量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triticum aestivum/biological preparation
小麦/生物制剂
4)  microbial preparation
微生物制剂
1.
Study on odor control during chicken manure compost by microbial preparation EM;
微生物制剂EM控制鸡粪堆制过程恶臭的研究
2.
Effects of microbial preparation on starch degradation and neutral aroma component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微生物制剂对烤烟淀粉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3.
In Guangzhou White Swan Cong Hua Training Center Waste water Treatment Project,the new type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multi-stage aeration and fixed biofilm enhanced by microbial preparation-was used.
广州白天鹅从化培训中心污水处理工程采用了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多级曝气-微生物制剂强化固定生物膜处理工艺,对该工艺的特点及设计体会进行了讨论。
5)  microbial control
微生物控制
1.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control in beverage manufacturers is introduced.
分析了饮料加工企业微生物控制的重要性、污染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污染途径 ,并简要介绍了控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方法。
2.
Microbial control in the Reusing of petrochemical RegeneratedWastewater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研究了石化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微生物的控制,结果表明:再生水和自来水循环运行时,微生物的控制无显著差异;投加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菌剂:优氯净、“1227”和异噻唑啉酮,就能达到微生物控制的要求;COD不是细菌控制的关键因子。
6)  microbiological preparation
微生物制剂
1.
Application of three microbiological preparations to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in industrialized shrimp culture;
3种微生物制剂调控工厂化对虾养殖水质的研究
2.
By samples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batches of microbiological preparations to verifying the effect of the removal rate of CODCr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of oilfield wastewater treatment, a method using Victory Blue B1 for det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microbiological preparations of oilfield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proposed.
通过不同批次制剂样品对采油废水的CODCr去除率和石油烃降解效果的检测实验,提出了以维多利亚蓝BI来检测油田废水微生物制剂质量的检测方法。
补充资料:氨基酸发酵微生物
      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微生物。1950年发现了大肠肝菌能分泌少量的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加入过量的铵盐可增加氨基酸积累量的现象。1957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等采用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L-谷氨酸发酵取得成功。不久,利用该菌的突变株又发酵生产了L-赖氨酸、L-鸟氨酸和L-缬氨酸等。中国于 1958年开始研究L-谷氨酸,随后分别报道了酮戊二酸短杆菌2990-6的L-谷氨酸发酵及其代谢的研究结果。1965年把北京棒状杆菌ASI299和钝齿棒状杆菌ASI542先后应用于L-谷氨酸发酵的工业生产,接着在选育其他氨基酸的优良菌株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氨基酸发酵工业。
  
  近20种氨基酸均可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但是,微生物的细胞具有代谢自动调节系统,使氨基酸不能过量积累。如果要在培养基中大量积累氨基酸,就必须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氨基酸发酵就是人为控制这种机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野生菌株,控制其胞膜通透性,使之有利于分泌大量L-谷氨酸,这也是获得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对产L-谷氨酸菌株的人工诱变,选育产氨基酸的各种突变株,是获得其他氨基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有效方法。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微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要求生物素(利用石蜡为碳源的要求硫胺素);⑥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此外,其他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属种也有产L-谷氨酸的菌株,但产酸率较低。
  
  产其他氨基酸的微生物,主要是对上述产L-谷氨酸的优良菌株进行人工诱变后选育出的各种突变株:①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利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关键是限制某种反馈抑制物或阻遏物的量,以解除代谢调节机制而有利于代谢中间体或最终产物的过量积累。因此,不同氨基酸缺陷型生长在含有限量的所要求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往往能产生和积累大量某种氨基酸。例如,L-赖氨酸的生产菌株多采用高丝氨酸缺陷型突变株,而精氨酸缺陷型突变株往往产生鸟氨酸或瓜氨酸等;②调节突变株。采用调节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是成功的工艺之一,因为这类突变株一旦对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具备了抗性之后,其正常代谢调节机制即被解除,因而能够积累大量的相应的氨基酸;③营养缺陷型与抗反馈调节多重突变株。采用这类多重突变株对提高某些氨基酸的发酵产率有明显的效果。例如,生产L-精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白氨酸和L-苏氨酸等就常采用多重突变株。
  
  此外,还可利用添加前体物和酶转化法生产氨基酸。特别是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在获得或改造氨基酸发酵微生物高产菌株方面,出现了可喜的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