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兰科菌根真菌
1)  Pleione bulbolodioides Rolfe
兰科菌根真菌
2)  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兰科菌根菌
3)  orchid mycorrhizae
兰科菌根
1.
Thecharacteristicsoforchid ,thefeaturesoforchid mycorrhizaeandthefutureprospectsforutilizationoforchidmycorrhizaeareelucidated ;also ,thedevelopmentoftaxologyof orchidmycorrhizalfungiaswellastheimportantfunctionoforchidmycorrhizaeintheecosystemareparticularlydiscussed.
兰科菌根是兰科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 ,它们在兰科植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4)  Cymbidium mycorrhizal fungi
兰属菌根真菌
1.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pecific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mbidium and the Cymbidium mycorrhizal fungi,a rapid method for culturing the Cymbidium mycorrhizal fungi on PDA covered with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为探讨兰属植物与其共生真菌之间专一性关系,采用覆盖纤维素滤膜于PDA培养基的方法培养兰属菌根真菌,提取其DNA后用于rDNA ITS分析。
5)  Mycorrhizal fungi
菌根真菌
1.
In vitro inoculation technology of Rhododendron fortunei L. with ericoid mycorrhizal fungi and its inoculation effect;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
2.
Effects of mycorrhizal fungi on the growth and mineral nutrition absorption of Dendrobium candidum;
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6)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菌根真菌
1.
Regulation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arnyard grass and upland rice under enhanced nitrogen supply;
氮素增加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陆稻和无芒稗相互作用的调节
2.
seedling in vitro and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was conducted.
以柑橘为材料,研究在离体条件下白三叶草浸提液对其的化感效应以及对菌根真菌的影响。
补充资料:兰科
兰科
Orchidaceae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一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三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特征 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 ,基部常有囊或距 ;雄蕊与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合蕊柱。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合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
    分布 共700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中国产166属约1000种,以云南、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主要的属有石豆兰属、玉凤花属、石斛属、羊耳蒜属、虾脊兰属、舌唇兰属、毛兰属、角盘兰属和杓兰属等。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比较丰富,有些特有属非常原始,如进兰属、无喙兰属等。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经济意义 中国产的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及、石斛等至今仍供药用。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分类 兰科包括4个亚科5个族。
   ①假兰亚科。花辐射对称或近辐射对称;雄蕊2~3,宿存;柱头顶生,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3室,中轴胎座;种子具厚壳,无透明种皮,极少例外。含假兰族1族,包括三蕊兰属和假兰属。
   ②杓兰亚科。花两侧对称,唇瓣囊状,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头顶生,向下弯,不明显的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1或3室,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种子具厚壳或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杓兰族1族,包括杓兰属和兜兰属等。
   
   

竹叶兰

竹叶兰


   
   ③鸟巢兰亚科。花两侧对称,极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头侧生,常凹陷,极少顶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子房1室 ,侧膜胎座 ;种子一般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分为鸟巢兰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属,如进兰属、双蕊兰属以及无喙兰属等)、树兰族(包括万带兰属、石斛属等产于热带地区的属)。
   ④兰亚科。花两侧对称 ;雄蕊1 ,花药基部与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头侧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花粉块粒粉质 ,由许多小块组成 ;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具透明翅状外种皮 。含兰族1族 ,包括红门兰属和玉凤花属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