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公害化学防治
1)  unharmful chemical control
无公害化学防治
2)  pollutionfree control
无公害化防治
1.
Studies on pollutionfree control of banana main diseases;
香蕉主要病害的无公害化防治研究
3)  Non-pollution control
无公害防治
1.
Non-pollution control of Forest Pest;
浅谈如何创新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机制
2.
The Main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of Edible Fungi and Non-pollution Control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治
3.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emisia tabaci were summarized, the main reason of the occurrence of sheltered-ground vegetable Bemisia tabaci were analysised, non-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advanced.
简要概括了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分析了保护地蔬菜烟粉虱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地蔬菜烟粉虱无公害防治技术。
4)  Pollution free control
无公害防治
5)  harmless control
无公害防治
1.
The quantity and dominance of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in harmless controlled plots are more t.
结果表明:咀嚼害虫、刺吸害虫、捕食性天敌以及中性昆虫是昆虫群落的优势功能团;两处理区各害虫、中性昆虫功能团种群数量变动基本一致;无公害区捕食性天敌数量及优势度多数月份要高于常规区,但又显著低于对照区;中性昆虫是维持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功能团;无公害防治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当,有利于维持果园昆虫群落的稳定。
6)  anti-pollution control
无害化防治
补充资料:化学防治
      用农药防治植物害虫、病害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也称药剂防治。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而其他防治方法又不能立即奏效的情况下采用,能在短时间内将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防治效果明显,且很少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农药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品种和剂型多,使用方法灵活多样,能满足对多种有害生物防治的需要。
  
  发展概况 19世纪以前,中国民间一直沿用矿物(砒石、雄黄、石灰等) 和杀虫植物(烟草、除虫菊、鱼藤等)防治植物病虫害。据记载,在周代就用药草熏蒸、撒石灰和草木灰等方法防治害虫。13世纪,《王祯农书》中有用硫磺防治病虫害的记载。日本曾于1670年使用鲸油驱除叶蝉。1882年,法国发现波尔多液有抑制葡萄霜霉病的作用。1889年美国开始使用砷酸铅防治害虫。但当时使用的方法都较简单,防治病虫的种类也少。
  
  近代化学防治的发展约可划分为3个时期: ①20世纪30年代,大量使用无机的和植物质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 硫磺粉、砷酸铅、砷酸钙、 油类制剂、除虫菊、鱼藤和硫酸烟碱等,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病虫害。②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有机合成农药陆续出现,因其品种多、杀虫谱广、药效高,经济效益显著,改变了化学防治的面貌,造成化学防治是解决害虫防治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的错觉,忽视了其他防治措施的应用。在有机汞杀菌剂品种逐渐增多,有机硫杀菌剂问世以后,抗生素也开始用于农业,六氯苯、五氯硝基苯、菲醌、萘醌等相继出现后,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面积也随之增加。继2,4-滴类农药出现后,先后合成了酰胺类、三氮苯类、氨基甲酸酯类、醚类等10余类有机除草剂,又扩大了化学除草的面积。这样,随着广谱性农药普遍而大量地使用,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③用生态学观点指导化学防治的新时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其特点是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数量、危害程度和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以及对作物的补偿能力和产量损失估计等因素的分析,制定防治指标,并在预测预报基础上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使用选择性、高效、低毒和易降解的农药品种;同时辅以适时、合理施用、改进施药机具,提高施药效率以及防止形成抗药性、杀伤天敌和对植物造成药害等技术措施,达到有效、经济、安全的目的。在防治对象上,也从仅仅针对单一病、虫种类发展到防治一种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以求减少施药的次数和面积。
  
  防治原理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4个方面:①对有害生物的杀伤作用,是化学防治速效性的物质基础。如杀虫剂中的神经毒剂在接触虫体后可使之迅速中毒致死;用杀菌剂进行种苗和土壤消毒,可使病原菌被杀灭或被抑制;喷洒触杀性除草剂可很快使杂草枯死;施用速效性杀鼠剂可在很短时间内使鼠中毒死亡等。②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干扰或阻断生命活动中某一生理过程,使之丧失为害或繁殖的能力。如灭幼脲类杀虫剂能抑制害虫表皮层的内层几丁质骨化过程,使之死于脱皮障碍。化学不育剂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害虫、害鼠丧失繁殖能力;早熟素能阻止保幼激素的合成、释放或起破坏作用,使幼虫提前进入成虫期,雌虫丧失生殖能力;异稻瘟净和克瘟散能抑制稻瘟病菌菌丝体细胞壁壳质的形成,使之不能侵染作物;波尔多液能抑制多种病原菌孢子萌发;多菌灵能抑制多种病原菌分生孢子和水稻纹枯病菌核的形成和散发, 2,4-滴类除草剂可抑制多种双子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畸形、叶片萎缩,因而致死等。③对有害生物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调节有害生物的觅食、交配、产卵、集结、扩散等行为,使之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而导致种群逐渐衰竭。如拒食剂使害虫、害鼠停止取食;驱避剂迫使害虫远离作物;报警激素使蚜虫分散逃逸;食物诱致剂与毒杀性农药混用可引诱害虫、鼠类取食而中毒死亡;性信息素(性引诱剂)可诱集雄性昆虫,干扰其与自然种群的交配,从而影响正常繁衍。④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包括改变作物的组织结构或生长情况,以及影响作物代谢过程。如用赤霉素浸种,加速小麦出苗,可避过被小麦光腥黑穗病侵染的时期;用 DL-苯基丙氨酸诱发苹果树产生根皮素,可增强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产生对黑星病的抗菌力;利用化学药剂诱发作物产生或释放某种物质,可增强自身抵抗力或进行自卫等。
  
  防治策略 总的原则是与综合防治中的其他防治方法相互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基本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作物及其产品采取保护性处理,力求将有害生物消灭在发生之前。如在作物栽种前对苗床、苗圃、田园施药,农产品入库前进行空仓消毒和使用谷物保护剂,以杀灭越冬和作物苗期病虫;在作物表面喷洒保护性杀菌剂,以防止病原物的入侵等。这些措施对某些常发性病、虫、草害收效尤为显著。一是对有害生物采取歼灭性处理。在作物生长期间或农产品贮藏保管期间,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如已发生就施药歼除,以控制和减轻发生为害的程度。这是化学防治中经常而普遍采用的急救措施。
  
  防治方法 见农药施用技术。
  
  问题和发展趋势 广谱性农药的广泛、大量和长期使用已经给人、畜健康、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有害生物也逐渐产生抗药性。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与一些农药的高毒性和持久性有关外,施药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施药过程中,仅极少量农药击中有害生物靶体,而大量农药散落在环境中。因此,改进施药技术,以求把农药准确地送达生物靶体,已成为化学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由于各种有害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可由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化,或被阻断。应用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指导农药品种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是化学防治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书目
    赵善欢等:《化学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