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名社
1)  Famous press
名社
2)  Weiming Corporation
未名社
3)  Community Ranking
社区排名
4)  social stigmas
社会污名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re were a lot of social stigmas which came into being.
本研究以Weiner(2000)的责任归因动机序列为理论模型,参考已有归因与责任推断研究成果,根据自编的关于我国当前所存在的社会行为问题(污名)的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拟定一些比较典型的社会污名(像艾滋病、吸毒、酗酒、肥胖、虐待、吸烟、抑郁、神经衰弱、近视、沉溺于网络、下岗、婚外情等);以国内30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对所拟定的社会污名的部位和控制性归因、责任判断、情感反应的差异性;探讨相应的归因、责任推断、情感以及行为反应序列;为寻求这些社会行为问题(污名)的应对策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证资料和理论依据。
5)  socialite [英]['səʊʃəlaɪt]  [美]['soʃə'laɪt]
社交名流
6)  community name
社团名
补充资料:未名社
      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 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 6人。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
  
  "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归该社发行。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
  
  未名社主办的《莽原》周刊,1925年 4月24日创刊,由鲁迅主编,附载于北京《京报》,出至第32期休刊。1926年 1月10日,改为半月刊出版,由该社发行,先后由鲁迅、韦素园主编,出至第48期停刊。1928年1月10日《未名》半月刊创刊,李霁野等编辑,北京未名社出版社发行。1930年4月30日出至第 2卷第9至第12期合刊号后停刊。
  
  未名社活动以译介外国文学为主,兼及文学创作。翻译的作品以俄国、北欧、英国文学居多,又努力介绍苏联文学。1928年 4月,曾被北洋军阀政府以"共产党机关"罪名一度查封。鲁迅评价未名社"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介绍了果戈理(N.Gogol),陀思妥也夫斯基(E.Dostoevsky),安特列夫(L.Andreev),介绍了望·蔼覃(F.Van Eeden),介绍了爱伦堡(I.Ehrenburg)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B.Lavrenev)的《第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1931年春,未名社因经济困难和思想分歧,有结束之议,鲁迅遂声明退出。1933年春,该社在京、沪报纸刊登启事宣布"将未名社及未名社出版部名义取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