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湘西神话
1)  The mythology of western Hunan
湘西神话
2)  Writer Shen congwen and his Mythology of Western Hunan
沈从文的湘西神话
3)  Xianghua Dialect in West Hunan
湘西乡话
1.
The Deference of the Xianghua Dialect in West Hunan
湘西乡话语音的内部差异
4)  Xiangxi spirit
湘西精神
5)  Pinghua Used by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of Hunan Province
湘西南苗族平话
1.
The Pinghua Used by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of Hunan Province is one kind of the Chinese dialects based on the language of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
湘西南苗族平话是一种具有苗瑶语底层的汉语方言,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还可为"平话和土话"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言事实,开阔当前平话研究的视野。
6)  Mythical Geographical Origin of Xiangfei
"湘妃"神话探源
补充资料:西王母神话
      古代著名神话。西王母是先秦以来比较广泛流传的一位神话人物。西王母的神话,产生很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演变的轨迹也十分显著。殷虚卜辞已有"西母"之辞,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西母"即西王母。它和以后在《山海经》中出现的有关西王母的记载,是否有联系,很难断定。因为目前还找不到二者有联系的可靠资料。所以,关于西王母的最早文字记录,只能从《山海经》算起。
  
  《山海经》关于西王母神话的记载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山经·西次三经》);"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经》)。这些记述,指出了西王母的一些基本特征:西王母的形状──半人半兽(人面虎身豹尾等);西王母的处所──穴;西王母的神性──则是掌管瘟疫刑罚的凶神。《山海经》中所描绘的西王母,显然带有野蛮时代的氏族神或部族神的特点,基本上是一位近似野兽的神人。
  
  除《山海经》以外,还有一些先秦古籍。例如《荀子》等记载着西王母是国名、地名或君主名称等,歧义较多。可见最初的西王母,在传说中呈现着比较纷繁的面貌。
  
  关于西王母是君主的说法,在先秦古籍记载中都是一些十分简略的断片文字,但在《穆天子传》一书中却成为一种历史传记性的故事。《穆天子传》是晋代人从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作者不详。它有可能是战国时魏国史官对周代历史传说的记载,也有人认为它是晋人的伪托。《穆天子传》比较详细记载着周穆王从洛阳出发,沿着晋、陕、甘、青进入新疆以远,到西王母之邦,与该邦女首领西王母相见的情景。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在瑶池的筵宴上相互对歌述志。穆传中的西王母彬彬有礼,对穆天子应酬自如,是一位具有君王气象的妇人。在神格上,她自称是"嘉命不迁"的"帝女"(即上帝的女儿)。
  
  汉以来,随着道教的日益发展,西王母神话进一步出现道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淮南子》、《博物志》、《汉武帝内传》等著作中已经十分鲜明。《淮南子》中将西王母说成是长生不老之药的所有者,并且已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除上述著作外。《汉书》等史书中对民间崇信西王母的活动也有所反映。此时,西王母的形象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到了托名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中出现的西王母,竟成"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女仙了。她的妆饰和随行仪仗皆酷似人间的帝后。她操有的不死之药,是3000年结一次果实的仙桃。以后,西王母主持天上的蟠桃盛会,会上用这种食之长生不老的仙桃宴请群仙的神话,广为流传。在这个神话的流传过程中,西王母的神性进一步扩大,她不但是仙界管理众女仙的领袖,民间祈求长寿和平安的对象,也在民间信仰上成为男女婚配,妇女祈求授子的信仰对象。在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及各地众多的民间故事和地方风物传说中,都有不少关于西王母的情节。从汉代以来的一千多年中,随着道教的传播和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西王母在民间受到广泛信仰。她不但作为道教的一位大仙为道家所信奉,享受人间的烟火,也以金母、王母娘娘、王母、西姥、瑶池阿母等名称在各类文学作品(古代诗歌、小说等)中出现,在众多的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为人们所乐道,具有广泛的影响。
  
  西王母神话不仅家喻户晓、流传很广,而且其内容也纷繁、复杂。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它除了神话本身的价值和影响之外,还牵涉到中国上古史、民族史、原始文化和宗教、道教、地理沿革以至于中西交通史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在一般文化史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