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传统科学传播模式
1)  th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model
传统科学传播模式
2)  science transmission system
科学传播系统
3)  ways of spreading the science
科学传播方式
4)  science communication
科学传播
1.
Views of Concepts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2.
Subject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
3.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ndency for academicians to using mass media to conduct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evaluation on mass media s impact and credibility.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院士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倾向与其对大众传媒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评价成正相关关系,院士对大众传媒公信力的较低评价影响了其利用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的实际行为。
5)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
传播学科
1.
Despite Colombia School\'s little advantage on theory and method,its theoretical outcome could be more easily used by ideology,its quantitative method could provide the evidence in an easier way for the authorities to make the decision,and its research paradigm could be used more easily to define the boundary of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 and bring more resources for it.
尽管哥伦比亚学派无论在理论与方法上都不能说更有优势,但其理论成果更容易被意识形态所用,其定量方法更容易为当局的决策提供证据,其研究范式更容易划定传播学科的边界并为该学科带来更多的资源,因此,急于为传播学奠定专业主义边界的施拉姆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哥伦比亚学派。
6)  Science Communication
科学传播学
1.
This paper, based on a famous journal named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data from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in the USA, draws a whole knowledge frame of modern scien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本文以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期刊《Science Communication》为来源刊,以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绘制了当代科学传播研究的总体知识框架;同时,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当代科学传播学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用可视化方法勾勒出科学传播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其相关的知识领域。
2.
With the rapid spee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series of changes happed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时间线、交叉图和地形式可视化技术,绘制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可视化分析,构建科学传播学的整体框架,以期为科学传播寻找到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在充分借鉴国外科学传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和利用其他学科有效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促进科学传播学的发展进程。
补充资料:传播模式
      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反映不同观点和不同研究方法的多种模式,但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模式。早期多为单向线性模式,50年代以来普遍强调传播是双向循环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是:
  
  ①"5W"模式。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 (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194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提出,后广为引用。西方认为"5W"模式概括性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忽略"反馈"传播因素,有局限性。
  
  ②香农-韦弗模式(图1)。又称传播的数学模式。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C.E.香农和W.韦弗提出。特点是将人际传播过程看作单向的机械系统。西方认为,此模式开拓了传播研究的视野,模式中的"噪音"表明了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但是 "噪音"不仅仅限于"渠道"。
  
  
  ③两级传播模式(图2)。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此模式强调"舆论领袖"的作用。西方认为,两级传播模式综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但夸大了"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性,把传播过程简单化了。将受众截然分为主动和被动、活跃和不活跃两部分,不符合传播的现实情况。此模式以后演变为多层次的 N级传播模式。
  
  
  ④施拉姆模式(图3)。5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W.施拉姆提出,是较为流行的人际传播模式。此模式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用。图中的"信息反馈",表明传播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
  
  
  ⑤德弗勒模式(图4)。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提出。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
  
  
  ⑥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图5)。由美国传播学者 B.韦斯特利和 M.麦克莱恩提出。图中 X指信源,A为传者,B为受众,C为把关人,F为反馈。此模式在突出信息的同时,特别强调把关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图中B得到的是经过C过滤的信息。
  
  
  ⑦波纹中心模式(图6)。由美国传播学者R.E.希伯特等在70年代中期提出。图中"代码"指文字符号系统, "调节者"指政府、 团体、 消费者,"过滤器"指文化和社会系统,"信息放大"兼有空间和心理的含义。如图所示,大众传播过程犹如投石于水池中产生的现象──石子击起波纹,波纹向外扩展到池边时又朝中心反向波动;在扩展和回弹的过程中,波纹(即信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此模式强调大众传播同社会、文化等的关系,显示了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⑧一致性模式。又称传播效果的心理模式。源于认识心理学理论。此模式认为,传播效果往往取决于传播内容对受传者固有信仰、观点、态度的威胁或强化程度。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T.M.纽科姆、L.费斯丁格和D.卡特赖特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