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恐怖主义事件
1)  terrorism event
恐怖主义事件
2)  the terrorism affairs
恐怖主义案件
1.
On the handling system of the meeting the urgent affairs to the terrorism affairs;
论恐怖主义案件的应急处置机制
3)  terrorism [英]['terərɪzəm]  [美]['tɛrə'rɪzəm]
恐怖主义
1.
An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Reagan Administration s Policies toward Terrorism;
里根政府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政策分析及启示
2.
On terrorism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审视恐怖主义
3.
Terrorism and Anti-terror Cooper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中东恐怖主义和国际反恐合作现状
4)  terrorist incidents
恐怖事件
1.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characters of terrorist incidents in urban rail transit,and putting the building layout of urban rail stations in our country into consideration, an evacu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恐怖事件的发生特征,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布局,提出事件中的疏散逃生模型;在分析爆炸及其次生灾害的发展过程特征之后,从逃生和救援两个方面对防(反)恐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当前须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2.
Explosion and hostage kidnapping are main types of terrorist incidents in places with dense population.
爆炸和人质劫持是人口密集场所恐怖事件的主要类型,对人口密集场所恐怖事件的处置应遵循正确的危机管理过程方法:建立实时的动态指挥体系及格式化的处置模式,采取妥当的现场处置与救援措施,加强对媒体的正确管理与引导,实现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充分凸现人本理念,正确把握紧急状态下的人权保障问题。
5)  Terrorism [英]['terərɪzəm]  [美]['tɛrə'rɪzəm]
恐怖事件
1.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Nuclear and Radiation Terrorism at Frontier Ports;
国境口岸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应急响应
2.
The risk of nuclear and radiation terrorism in Beijing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hread of risk classification-factor analysis-risk ranking.
采用风险分类-要素分析-风险排序的思路,对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进行分析。
6)  anti-terrorism
反恐怖主义
补充资料: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国际恐怖主义与刑事犯罪的国际恐怖活动两者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同小异,但一般说前者具有政治色彩,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频繁,在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地区蔓延。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发生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有 293起,1988年上升到 856起。80年代以前西欧各国是国际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地区,1968~1980年,全球范围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共发生6714起,西欧地区有2206起,占32.9%。80年代以后高发地区转向中东,1988年发生的 856起国际恐怖事件中,有313起发生在中东地区,占36%。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秩序,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对策,先后颁布了反恐怖主义的法令,建立了反恐怖部队,并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3034号决议,成立由3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197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1979年又通过了《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为制止劫持飞机等活动,也分别于1963、1970、1971年通过了《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还有一些区域性组织也制定了反恐怖条约,如1971年《美洲国家组织关于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1977年《欧洲镇压恐怖主义公约》等。中国政府分别加入联合国和国际民航组织通过的上述公约。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以恐怖主义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