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东方公约
1)  Eastern Pact
东方公约
2)  Tokyo Convention
《东京公约》
1.
Som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with Tokyo Convent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lay the regulation that captain is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highest rank on the plane,he has the supreme power to deal with and make decisions when a safe accident happens.
《东京公约》为主的国际公约规定了机长是航空器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对机上发生的一切危及飞行和空防安全的事件具有至高无上的处置和决定的权力。
3)  SEATO 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东南亚公约组织
4)  oriental type park
东方式公园
5)  the east side of NY; eastern cities.
纽约的东边;东方城市。
6)  Party to a convention
公约缔约国;缔约一方
补充资料:东方公约
      1934年苏法两国为防止法西斯侵略联合拟订的、准备邀请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参加的集体互助公约(草案)。亦称《东方洛迦诺公约》。在法西斯战争危险日益加剧的形势下,1933年12月28日,苏联政府建议缔结一个建立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共同防止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协定,即东方区域性公约,这是苏联积极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一项重大措施。英国口头上支持,实际上破坏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对德国法西斯威胁越来越感到不安的法国国务部长┵.赫里欧和外交部长J.-L.巴尔都等,在国内反法西斯民主力量影响和推动下,认为保卫法国和防止法西斯危险,应依靠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同盟体系。在此背景下,苏、法共同主张签订一项集体反击侵略者的条约,作为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补充。1934年 5~6月,两国外长进行谈判。6月底拟订《东方公约》的联合草案。草案提出签订两项相互联成一个体系的互助协定,即苏、德、波、捷以及波罗的海等国参加的互助公约和苏法互助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国受到进攻时,其他缔约国应自动向遭受进攻的一方提供军事援助。纳粹德国立即觉察到该公约会束缚自己的侵略活动,1934年9月10日,德国政府声明拒绝缔约。接着罗马尼亚、波兰拒绝参加。英国采取抵制立场。美国在欧洲的外交官包括驻苏大使也展开反对签署该公约的活动。10月 9日,巴尔都在马赛迎接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时,两人同时遇刺。东方公约夭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