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形式与媒介
1)  Format and Medium
形式与媒介
2)  ontology of media form
媒介形式本体论
3)  Media Image
媒介形象
1.
Rethinking on the Media Image of Chinese Anchorpersons;
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审视
2.
Media Image-Shaping Research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Power and Interests;
媒介权力和利益下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
3.
Media Image:the Key Sector of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Angle
媒介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环节——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视角
4)  media form
媒介形态
1.
From the earliest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to print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he evolution of media forms help break down the technical barrier and economic barrier of mass communication.
本文透过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影响。
2.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form is an ontic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TV and broadcasting.
媒介形态问题是广播电视研究中的本体性问题。
5)  drawing media
图形媒介
1.
Secondly,the authors expatiate on the evolvement of drawing media and explain that many different measures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 have effect on the.
针对一种主要的设计媒介——图形媒介的发展,从视觉再现方法和视觉思维过程等角度,对图形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计算机图形媒介的发展前景。
6)  media ritual
媒介仪式
1.
Focusing on the mediated incidents over the May 12th Wenchuan Earthquake, this paper, from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e incidents, disasters, media s people, and the victims, analyzes the media ritual with high participancy, integration and appealing force.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媒介事件,从事件、受灾、媒体人、灾民等角度,解析了这一具有高度参与性,整合力及感召力的媒介仪式。
2.
From the angle of journalism, such a folkloristic phenomenon is a kind of media as a sacrifical rite which reveals special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it is a media ritual.
而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巴人跳丧舞这种民俗现象作为一种祭祀性的仪式是一种媒介,它传递了特殊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媒介仪式。
3.
Choosing theories of semiotics, consumption culture and media ritual as reference frame, this dissertation strongly emphasizes on the media ritual, which combined by concept media and ritual of anthropology.
对媒介技术不断发达社会环境下妈祖文化传播中呈现出的文化奇观、传播娱乐化以及消费主义现象进行了资料搜集,运用符号学、消费主义、媒介仪式等理论为参照框架,详细分析妈祖民俗文化符号在文化认同中形成的意义,并指出在现代媒介图景中,媒介对于文化的传播是一柄双刃剑。
补充资料: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标示形式自身相互区别的一对哲学范畴,即表现事物内容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内部形式是内容的内在组织结构,内容诸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外部形式是内容的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方式,是使不同内容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外部形态、外部表现。内部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和内容一起表现着事物的本质方面,其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内容的发展变化。它包含在内容自身之中,在一定意义上是内容的组成部分、因素和环节,和内容是直接统一的。外部形式同事物的现象相联系,是内容的外观,它以外在的表现形式对内容发生影响。外部形式同内容的联系不具有内部形式那样的内在性、直接性,它和内容不是直接统一的。
  
  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的区分对于文学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文学艺术内容的内部结构性、组织性,形象联系的合理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等,直接表现着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主题,它们是和文学艺术内容直接统一的内部形式。在此意义上,内部形式也就是内容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又要通过物质材料,通过文学艺术思想的物化形态表现出来,以供观赏。物质材料等文学艺术思想的物化形态,构成文学艺术的外部形式。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其外部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事物的外部形式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有些同事物的内容存在着一定联系,有些则同事物的内容并不直接相关。
  
  唯物辩证法首先重视事物的内部形式,认为内部形式和内容一起共同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它对于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注意事物的外部形式,认为它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一个因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