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战后英国校园小说
1)  postwar British academic novels
战后英国校园小说
1.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how the Romantic and Realistic modes of characterization are constructed in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postwar British academic novels --- Lucky Jim by Kingsley Amis, Eating People Is Wrong by Malcolm Bradbury, and Small World by David Lodg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throp Frye’s theory of character.
进而对战后校园小说的人物及其演变模式进行揭示,以及对战后英国校园小说的内在发展轨迹进行梳理。
2)  campus novel
校园小说
1.
Within its two stages of generic development,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campus novel finds transformation in its conventions from its early development.
跨越了两个发展阶段的英国当代校园小说,从实践上经历了发展过程中和作家个体间从批判到批评、从讽刺到嘲弄的演变,其内部规则在作家的个体风格范围内发生着改变。
2.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temporary campus novel 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how various campus stories are narrated in the form of novel ,and the common narrative pattern under these stories .
本文试图通过描述校园小说在当代的发展流变,研究种种不同的校园故事在小说形式中是如何被叙述的,以及不同校园故事之间共通的叙事模式。
3.
The themes of David Lodge’s novels can be divided into Catholic Novels , Campus Novels and the novels about artists.
具体说,从小说主题看,戴维·洛奇的大多数小说都可以包括在“天主教小说”和“校园小说”范围内,但在此之下,各部小说又呈现出独特的一面。
3)  British fiction
英国小说
1.
The Crises of the Character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British Fiction;
论现代英国小说人物的危机与转型
2.
Postcolonialism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British fiction with contents concerning colonialism and colonies.
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英国小说中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提供了新思路。
4)  english novel
英国小说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ylistic development,the English novels in the 18th century inherited early literature achievement-stereotype and displayed the trend of individualization,which set the basis of arts in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 later development.
18世纪英国小说作为这一文体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人物塑造艺术既继承了早期文学的成就———类型化手法,又表现出个性化的倾向,为后世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5)  history of British novel
英国小说史
6)  Network campus novels
网络校园小说
补充资料:西班牙战后小说
      也称西班牙新浪潮小说。指内战结束,小说创作经过十余年沉寂之后出现的一批作品,它们大多数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战后的社会面貌,在艺术技巧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形成一股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继续到70年代。
  
  1951年,卡米洛·何塞·塞拉继《帕斯夸尔·杜阿尔特一家》之后发表《蜂房》,一反战前西班牙小说的脱离现实倾向,描写马德里街上一家小咖啡馆的日常生活和数百个顾客的形象。
  
  1953年,何塞·马里亚·希罗内利亚(1917~  )发表《柏树相信上帝》,第一次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在内战前后的遭遇。1954年,赫苏斯·费尔南德斯·桑托斯(1926~
  )运用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20世纪的新艺术技巧如意识流等,写出了《粗野的人》,反映战后农村的社会面貌。
  
  1956年,拉斐尔·桑切斯·费尔洛西奥的《哈拉马河》出版,使新浪潮小说达到高潮。作品描写一群中产阶级青年在哈拉马河边度假一日的活动,主要以人物的对话,反映笼罩在他们心头的内战创伤的阴影,这部作品被称为客观现实主义。1959年,安娜·马里亚·马图特的《初忆》出版,以第一人称的笔法写一个小女孩内战期间在海岛避难的生活,由于描写人物心理十分细致,被称为主观现实主义。但内战的影响仍然是小说的主题。
  
  60年代,新浪潮小说的风格和技巧更为多样化。1962年,胡安·加西亚·奥尔特拉诺(1928~
  )的《夏天的风暴》出版,是新浪潮小说的又一个高潮。作品以第一人称作内心表白的笔法,描绘战后新兴资产阶级的面貌,剖析他们的心理。同年,路易斯·马丁·桑托斯的《沉默的时代》发表,以细致的心理分析,大量的内心独白,刻划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不同人物,作为对比,反映战后各个阶级的思想状况。1963年,出现了反映美国军事基地问题的《四十度线》,作者何塞·路易斯·卡斯蒂略-普切(1919~
  )在小说里写了一个美国黑人和一个西班牙工人的友谊。胡安·戈伊蒂索洛在1966年发表了《证明的记号》,也以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技巧反映流亡在外国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以及内战在他们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同年,胡安·马尔塞 (1933~
  ) 发表《与特雷沙在一起的最后几个傍晚》,写下层社会小人物企图改变社会地位的心理。1967年,胡安·贝内特(1927~
  )发表题材和技巧方面都是标新立异的作品《回到地区》,试图反映内战造成人们的虚无主义和自我毁灭的思想状态。1970年,米格尔·德利维斯发表一本技巧新颖的讽刺幻想小说《淹死者的寓言》,描写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70年代开始,以反映内战以后社会现实为特色的新浪潮小说开始发生变化,作品的题材范围逐渐扩大,在技巧和风格方面则继续在进行新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作家有阿方索·格罗索(1928~
   ),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1935~
  ),卡洛斯·罗哈斯·比拉(1928~  ),安东尼奥·费雷斯(1924~
  )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