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临漳方言
1)  Linzhang dialect
临漳方言
1.
Linzhang dialect, which belongs to Cizhang part of Jin dialect,is an dialect between Jin dialect and Jilu dialect.
本文采用调查、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临漳方言词汇的特点。
2.
Linzhang dialect,which belongs to the Cizhang part of Jin dialect, is an in-between dialect from Jin dialect to Jilu dialect.
临漳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磁漳小片,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的中间状态,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2)  Zhangzhou dialect
漳州方言
1.
The mood particle "la" is on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words in Zhangzhou dialect.
语气词“啦”是漳州方言典型的特征词之一,根据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探讨是必要的。
3)  linxia dialect
临夏方言
1.
Linxia region which has multi-ethnic live in a compact community,that make linxia dialect has its own distinct sound of the character.
本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来研究临夏方言的声调调值,通过采用朱晓农先生推荐的lz-score的方法,确定了临夏方言声调的调值,并对调长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对于临夏方言的声调特征有更加科学的研究。
2.
Besides the same usage as the"SHI"-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most"SHI"-sentences in Linxia dialect have complex structure and special usage.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
4)  Linhai dialect
临海方言
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and its features of Linhai dialec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lists its homophony syllabary.
本文记录浙江临海方言的音系,归纳其音韵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5)  Linyi Dialect
临沂方言
1.
The Degree Adverbs of Linyi Dialect;
山东临沂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
2.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Jian Yin and Tuan Yin is the most obvious pronunciation feature of Shandong Linyi dialect.
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
6)  linchuan dialect
临川方言
1.
The phonetics of Linchuan dialect retains many features of the phonetics of Chinese Tong\|Song dynasties period today, so it is regarded as \!the animate fossil of middle\|ancient China\".
临川方言保留了唐宋时期语音的许多特点,素有"中古汉语活化石"的美誉。
补充资料:临漳镇

(辖34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

临漳县城:

临漳县城,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北宋叫“理王”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知县杨辛奏迁县于理王村,始筑土城及四门。后经历任知县多次修建,逐步形成城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临漳县城以十字街为中心,逐步形成“四街”、“四关”、“四城角”。

东街:

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东,故名东街。东街现有耕地1052亩,农业人口1156人。

南街:

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南,故名南街。南街现有耕地194亩,农业人口881人。

西街:

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西,故名西街。西街现有耕地881亩,农业人口1096人。

北街:

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北,故名北街。北街现有耕地1271亩,农业人口1811人。

东关:

因该村位于县城东门外,故名东关,清咸丰年间为东关厢。东关现有耕地464亩,农业人口771人。

南关:

因该村位于县城南门外,故名南关,清咸丰年间为南关厢。南关现有耕地213亩,农业人口860人。

西关:

因该村位于县城西门外,故名西关,清咸丰年间为西关厢。西关现有耕地202亩,农业人口524人。

北关:

因该村位于县城北门外,故名北关,清咸丰年间为北关厢。北关现有耕地1935亩,农业人口2787人。

东北城角:

该村原名理王店,即理王村。因位于县城东北角,逐步演变为东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665亩,农业人口1123人。

东南城角:

因位于县城东南角,故名东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850亩,农业人口1161人。

西南城角:

因位于县城西南角,故名西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408亩,农业人口1752人。

西北城角:

因位于县城西北角,故名西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500亩,农业人口772人。

李家村:

李家村位于县城东关东侧。据查,明永乐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形成村落,故名李家村。该村现有耕地2105亩,农业人口2335人。李家村是临漳县第一个党支部组织委员林源的故乡。

西上村:

明正德年《临漳县志》记载:在县城西北一里许,设有“社稷坛”。社稷坛也称社稷台,后在此逐步形成村落,因在城西,取名西台上村,又称西堂上村,后简化为西上村。该村现有耕地748亩,农业人口1205人。

落村:

相传曾在此落过天书,故名落书村,后简化为落村。北宋时即有落村。因村滨漳河,明正德年《临漳县志》记载为落村渡口。清乾隆年间为东、西二落村,咸丰年间至今为落村。该村现有耕地2580亩,农业人口1875人。

岗陵城:

岗陵城历史悠久。《汉书》云:战国名将乐毅聘魏,被封为岗陵君,并为他筑城,曰岗陵城。据此,岗陵城早在战国时期已形成村落。该村现有耕地4600亩,农业人口3300人。

东烟寨、西烟寨:

相传,此地原靠漳河,大雁栖落,烟雾缭绕,笼罩大地。后在此形成村落,名曰雁落寨、烟落寨。又据村民传说,原村紧靠漳河,时遭水患,村庄大搬迁,但不知迁往何地为好。于是村民将大量香箔点燃,叫神指点。香箔的烟落在何处,即在何处定居。此地为“烟落处”,在此定居,取名烟落寨。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烟落寨。清咸丰年至今为东烟落寨、西烟落寨。现简化为东烟寨、西烟寨。东烟寨位于县城西南二里,现有耕地518亩,农业人口619人。西烟寨位于县城西南二里,现有耕地1060亩,农业人口1374人。

东五岔口、西五岔口:

明代漳河在此村附近流过,村北有五条路通向河口,因而该村得名五岔口。明正德《临漳县志》记载:五岔口。清乾隆年至今为五岔口。1962年该村一分为二,分成两个行政村:东五岔口、西五岔口。东五岔口现有耕地2820亩,农业人口1672人。西五岔口现有耕地1492亩,农业人口846人。

“坊表”村名由来及演变:

“坊表”村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