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民生史观
1)  historic view of People's livelihood
民生史观
2)  Sun Yat-sen's historical conception
孙中山民生史观
3)  view of civilian history
唯民史观
4)  thee conception of history of the common people
平民史观
5)  Conception Of History Of Valuing Common People
重民史观
6)  view of people determining history
人民史观
补充资料:民生史观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它是孙中山从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接受美国社会学者威廉关于人类解决生存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发挥而成的。民生史观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是社会进化的重心。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而社会进化又是历史的重心。民生史观还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民权革命是历史进化势所必至的世界潮流,社会历史的发展,"断非一二因利乘便之人之智力所可转移"。所有这些,都是民生史观中包含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但是,民生史观把"人类求生存"的"本性"和"欲望"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对"民生"作了抽象的脱离具体社会内容的超阶级超历史的理解,甚至说"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因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十分强调互助,认为"互助"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 的"人性" 即"人的天性";社会国家是互助之体,道德仁义是互助之用。它用抽象的超阶级的互助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而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它断言:中国只有大贫小贫之分,而无阶级的对立;认为"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认为中国的落后状况,可以"预防"资本主义、避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民生史观中的这些内容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软弱无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