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ul de Man
保尔·德曼
1.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is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straighten out and evaluate the deconstructive thoughts of American critic Paul de Man.
本文旨在介绍、清理和评价美国批评家保尔·德曼的解构思路。
2)  Paul
保尔
1.
On hero image charm of Paul and Milesiyev;
论保尔和密列西耶夫英雄形象的魅力
3)  APAAP method
保尔佳
1.
Following certain treatment of the auderlying malignant CD3+、CD4+、CD+、CD4+/CD8+ ratio and B-lymphocyte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using APAAP method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polyerga.
在24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保尔佳前、后,用APAAP法检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末梢血WBC、plt、Hb结果显示:使用保尔佳后,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WBC数均显著增高(P<0。
4)  Naipaul
奈保尔
1.
The Rangers on the Land ——On Rangers in Naipaul’s Work;
大地上的流浪者——论奈保尔作品中的“逃离”现象
2.
On Naipaul s Satirical Comedy The Mystic Masseur;
评奈保尔的讽刺喜剧《灵异推拿师》
3.
On Similarities Between Naipaul s Migual Street and Chekhov s Short Stories;
从《米格尔街》看奈保尔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相似之处
5)  V.S.Naipaul
V.S.奈保尔
1.
V.S.Naipaul:Unforsakeable Trinidad;
V.S.奈保尔:无法弃绝的特立尼达
6)  V.S.Naipaul
V.S. 奈保尔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
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
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

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巴黎,是独生子;父亲在巴黎法律学院任教授;母亲是富家闺秀,笃信天主教新教。纪德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十一岁时丧父,由母亲扶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从十五岁起,他对舅父的女儿玛德莱娜产生了纯洁的爱情;但是六年后,玛德莱娜拒绝了他的求婚。

创作于1890年,于次年发表的处女作《安德烈·瓦尔特的笔记》,就是他给自己家庭和玛德莱娜的最后通牒,反映他这一时期的思想。1895年,他终于同表姐玛德莱娜结婚,但婚后生活并不美满。

1891年,他由莫里斯·巴雷斯引见,认识了象征派大师马拉美,并成为罗马街“星期二晚会”的常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他受了象征派和尼采主义的影响,全面扬弃传统文化与道德,摆脱家庭与社会的约束,宣扬独立自由和享乐主义。不过,纪德的文学创作走的是一条探索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矛盾而又互相矛盾,既宣扬了绝对的自由,同时又主张天下人都应当得到解放;既宣扬了狂热的个人主义,同时又歌颁集体的献身精神;即使他主张的享乐主义,也并不是庸俗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旨在发现自我,探索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足见他是勇于剖析自己的作家。

1925年,他去刚果、乍得旅行,目睹了非洲人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生活惨状,回国后口诛笔伐,有力地鞭答了殖民制度。从此他的创作不再固守在美学与道德的象牙塔中,开始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越来越关注苏联,并参加共产主义运动。1936年他访问了苏联,回国著文又否定了苏联的社会现实。

纪德创作十分丰富,有的作品堪称法国现代文学的丰碑。主要作品有:《人间食粮》(1897)、《背德者》(1902)、《窄门》(1909)、《伊萨贝尔》(1911)、《梵蒂冈的地窖》(1914)、《田园交响曲》(1919)、《伪币制造者》(1926)、《新食粮》(1935)、《如果种子不死……》(1926)、《刚果游记》(1927)、《乍得归来》(1928)、《苏联归来》(1936)、《萨乌尔》(1903)、《康多尔王》(1905)、《俄狄甫斯》(1932)等。

纪德的作品文笔清丽精湛,思想深邃细腻,语言温婉和谐,具有古典美。他始终是法国人民最喜爱的现代作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