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拜占庭皇权
1)  Byzantine Imperial Power
拜占庭皇权
2)  Constantine (Byzantine emperor)
君士坦丁(拜占庭皇帝)
3)  byzantium [英][bi'zæntiəm]  [美][bɪ'zæntɪəm]
拜占庭
1.
Analyze the source of the byzantium culture from saint sofia church;
从圣索菲亚教堂解析拜占庭文化的根源
2.
Yeats Pursuit of Artistic and Spiritual Eternity——On the Change of Themes in Sailing to Byzantium and Byzantium;
追求艺术与灵魂的不朽家园——论叶芝“拜占庭”诗作的主题嬗变
3.
Sailing to Utopian in heart——A stylistic study of Sailing to Byzantium
驶向心中的“乌托邦”——《驶向拜占庭》的文体学意义
4)  Byzantine [baɪ'zæntaɪn]
拜占庭
1.
Multi-key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n,t) valve method,and reference from Byzantine transport algorithm in distributed system.
多重登录口令技术基于阀值验证思想,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登录,本文同时借鉴拜占庭传输算法,对多重登录口令的可靠与容错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多重口令登录方法提高了网格验证的可靠性。
2.
The Byzantine art stresses the holy solemnity, the quietness and sacred eternity of the icon.
几乎在基督教产生的同时,基督教艺术就产生了,基督形象最重要的变化集中于2世纪到16世纪的这一千余年中,拜占庭艺术强调圣像的静穆、神圣、永恒而超凡脱俗的神性。
3.
Since it belonged to Byzantine Empire, Cherson was not only a military citadel and trade-centre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Black Sea, but also served as a media which connected the civilization of nomad in the northern Black Sea and Greek-Byzantine civilization the south.
自归属于拜占庭帝国之后,就逐渐成为黑海北部地区的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经济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黑海北部草原民族和南方希腊-拜占庭文明交流的桥梁。
5)  Byzantine [baɪ'zæntaɪn]
拜占庭式
6)  byzantium civilization
拜占庭文明
补充资料:《皇权与绅权》
      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论文集。1947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与历史学家吴晗合作,举办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研讨班,试图将中国历史资料与社会学已取得的一些实地调查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着重对中国社会结构中的权力结构进行探讨。讨论持续了10余次,研讨者各自将发言稿整理成文,先后发表于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上,1948年汇编成书,作为"观察丛书"由上海观察社出版。
  
  全书由16篇论文和 1篇后记组成。作者有吴晗、费孝通、袁方、全慰天、胡庆钧、史靖等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加以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有四个重要部分,即皇权、绅权、帮权和民权。对于皇权的作用,一种意见认为皇权是无为的,有约束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皇权是有为的,它没有约束。关于绅权,一种意见认为绅权应该彻底根除;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绅权与皇权有分权的作用,既有维护皇权统治的一面,也有在一定条件下保护地方利益及其自身权益的一面。全书还分析了皇权与绅权的性质,探讨了皇权与绅权合作与冲突及其演变的规律。书中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僚是士大夫在官位时的称号,绅士是士大夫的社会身份。绅士是封建社会皇权确立之后所特有的一种人物。皇帝握有无上的权力,但要统治幅员辽阔的国土,不能不雇佣大批官僚。而官僚则利用他们在行政机构中的位置作掩护,不受权力的威胁。中国的官僚与皇权本来处于冲突的地位,他们与皇权的合作是既冲突又合作。绅士是士,官僚是大夫。士大夫联结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他们在皇权日益巩固和扩大的过程中,想借传统的思想体系或封建迷信等,去约制皇权,实际并没有成功。书中把中国绅权与皇权关系的历史状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秦到唐、从五代到宋、从元到清,其特征是绅权逐步衰落,皇权逐渐加强。该书对皇权与绅权的分析,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一次尝试。书中关于"民权"未便展开讨论,"帮权"则有史靖的《第四种权力》一文,该文于1948年刊载在上海《中国建设》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