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援越抗法战争
1)  The Aid Vietnam Resist France Strategy
援越抗法战争
2)  Aiding Vietnam resisting France
援越抗法
3)  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 post World War Ⅱ
越南战后抗法战争
4)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The Influence of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upon the Church-run Universities in China;
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教会大学的影响
2.
USA Aids to South Korea in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and Its Influence;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对韩国的援助及其影响
5)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In 1953,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was ended.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2.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great power and great power station, we believe the China’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great power situation has been set up in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从对大国和大国地位的理论分析出发,可以认为,中国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地位是在朝鲜半岛的军事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对于中国而言,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始被世界视为大国的一个标志。
6)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The Korean nationality of China together with other Chinese people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launch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t to invade China and in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launched by American imperialist.
中国朝鲜族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在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补充资料:柬埔寨抗越战争

1978年12月~1989年9月,越南为谋求地区霸权对民主柬埔寨发动的侵略战争,又名越南入侵柬埔寨战争

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结束后,越南根据其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既定构想,企图凭借与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在印度支那确立地区霸权。但柬埔寨拒绝接受所谓"特殊关系",因此不断受到越南施加的军事压力。1975年6月,越军侵占柬埔寨的威岛,1977年在越柬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企图压柬就范,未果,遂于1978年底发动大规模侵柬战争。战前,越南人口5000万,拥有上百万正规军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柬埔寨人口仅500万,兵力10万余人,武器装备陈旧,且仓促应战,缺乏实战经验。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2~1979.1) 主战场在越柬边境。越军集中18个师20余万人,以柬东北部边界为突破口发动全线进攻,企图以闪电式突袭全面占领柬埔寨。其作战行动分三步:第一步(1978.12.25~1979.1.3),抢占柬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完成对鹦鹉嘴地区柬军的战役包围和对柬首都金边南、北夹击的战役准备。第二步(1979.1.4~1.7),围歼鹦鹉嘴地区柬军主力,寻歼柬东北部柬军余部,攻占金边。第三步(1979.1.8~1.17),继续向西推进,占领柬各大城市和沿海主要岛屿,基本控制柬各主要交通线和大部领土。为对付越军进攻,柬军主力沿边境展开,但缺乏纵深梯次防御,战斗打响后迅即溃败。为保存实力,余部撤至柬泰边境地区。在此阶段,越军共歼灭柬军6万余人,缴获各型枪支5万余件、火炮359门、坦克190辆、飞机40架、舰船60艘。

第二阶段(1979.1~1986.4) 主战场在柬泰边境。越军侵占柬大部领土后,为实现其围歼柬共中央机关及柬军余部和军事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战略企图,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旱季攻势。1979~1980年旱季采取"全面进攻"战略,以柬西部为主在柬全境寻歼柬军余部。1980~1983年3个旱季推行"重点进攻"战略,集中力量在西部山区打击民柬三方武装力量。1984年后改取"边境封锁"战略,企图切断民柬武装力量的外援通道,以加快战争进程。民柬国民军初战失利后,迅速整编队伍、调整战略,确立依靠人民长期作战的方针,建立西部山区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展开多种形式的游击战。1982年6月底,民柬联合政府成立,抗越斗争进入新阶段。旱季避敌攻势,化整为零,深入内地,以减少损失;雨季则四处出击,打据点,断交通,宣传民众,争取基层,袭击大中城市,在军事、政治和心理上给越军和金边军队以沉重打击,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敌强己弱的战场态势,但粉碎了越南消灭民柬抗越武装力量、力求军事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战略企图。

第三阶段(1986.5~1989.9) 主战场在柬埔寨内地。越军实施小规模反游击战,同时扩大金边军队,扶持金边政权,积极推行"综合行动计划",以争取政治解决柬问题的有利地位并最终摆脱战争困境。1985年5月~1989年9月,越军主力先后5次分批撤出柬埔寨。民柬武装力量坚持既定方针,在内地继续开展游击战,袭击越军和金边军队,瓦解金边当局基层政权,为最终解决柬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1989年9月起,双方政治斗争取代了战场上的较量。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1991年10月终于达成《柬埔寨和平协定》。

此次战争历时之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战争虽在柬埔寨境内展开,但涉及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各国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战争中,越军凭借军事优势长期控制城镇、交通线和经济区;柬埔寨军民以西部山区为根据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状态。越南在军事解决无望的情况下,面对日益壮大的民柬抗越力量和持久广泛的国际谴责,被迫改取政治解决途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