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一次国共合作
1)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KMT
第一次国共合作
1.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itiate and promoted for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KMT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1920"s.
20世纪20年代初期,共产国际倡导并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  the third coope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Kuomintang
第三次国共合作
1.
He elaborated the future, the significan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form of peaceful unification of Taiwan, the third coope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Kuomintang, and the full unification of China.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3)  the Seco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第二次国共合作
1.
The Great Contribution Made by Patriotic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Seco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爱国华侨的重大贡献
4)  the Second Cooperation of the KMT and CPC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5)  1st Republic of ROK
第一共和国
6)  zhonghuɑ renmin gongheguo diyici quɑnguo jiɑoyu gongzuo huiyi de jued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
补充资料: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1924~1927年和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为了挽救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另组中华革命党,但旋起旋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看到中国革命的新曙光,开始与苏俄和中共建立联系。1918年夏,孙中山和苏俄政府建立了联系。共产国际派出G.N.魏金斯基、G.马林、C.A.达林等人与孙中山会晤。1923年1月,苏俄驻华大使A.A.越飞赴上海,同孙中山会谈,发表《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表明孙中山放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正式确立联俄政策。与此同时,孙中山与中共开始接触。陈炯明叛变时,中共声明支持孙中山。1922年6月,中共发表的时局宣言肯定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同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作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不久,中共中央举行特别会议,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决定中共党员可以个人身分参加国民党。会后,陈独秀、李大钊、马林等会见孙中山,建议他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改组国民党。孙中山欣然接受。1923年6月中共三大进一步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确定了两党合作的方针。
   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他在上海召开改组国民党的会议,成立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改组案起草委员会。又派员赴苏俄考察,聘用苏俄政治、军事顾问来广州工作。1923年10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改组特别会议,组成新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决定在次年1月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65人,共产党员约占14%。大会选举组成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正式标志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联盟,为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孙中山同李大钊与大会代表步出会场


   
    由于实现了国共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出现了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大革命高潮,工人、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势力。然而就在革命胜利发展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买办阶级拉拢、收买国民党中的右翼势力,破坏国共合作。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处于军事对抗状态。从30年代起,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基于民族大义,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同年12月,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当局推行的安内攘外政策日益受到抵制和批评,不得不考虑作适当调整。自1935年11月召开的五大以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逐渐强硬,谋求改善对苏关系。同时,国共双方在国际、国内通过多条渠道进行秘密接触。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前提下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努力,迫使蒋介石同意以下条件: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自由;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集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当局放弃军事“剿共”的政策,粉碎了日本和国民党亲日派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次日,中共中央发布全民抗战的通电。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会谈。蒋发表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主张。同时将所属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9 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广播了中共关于两党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在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曾就国家统一、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政治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定。然而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在完成其军事部署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至此,国共合作被迫中断,双方展开大规模的内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