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曲式比例
1)  song form and proportion
曲式比例
2)  curve scale
曲线比例尺
3)  Ratio Patter
比例模式
4)  magnetic proportional-type
磁比例式
5)  relation [英][rɪ'leɪʃn]  [美][rɪ'leʃən]
关系,关系式,关系曲线,比率,比例关系,方程式
6)  Empirical formulas
元素比例式
补充资料:变奏曲式
      音乐作品的曲式之一。主题的原始陈述和它的一系列变奏陈述,按照一定的构思完整地组合起来,即构成变奏曲式。主题可以是作曲家自创的,或是其他作曲家作品的主题,或是民歌的改编。不论主题的来源如何,大多采用一段式或各种二段式,很少采用再现三段式或更大规模的曲式。变奏数目不定,在主题规模比较短小时,变奏数目可以多达数十个。有时还可遇到双主题变奏曲。它以两个主题先后陈述,然后依次变奏,材料安排比较自由,变奏数目也不固定。
  
  为了变奏曲式发展的完整和统一,变奏间的组合常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构思或结构原则,形成某种发展线索。例如:运动速度由慢至快,织体由简单稀疏到复杂稠密,主题轮廓逐渐模糊直到再现,以及利用各种因素的对比相间手法等。在变奏众多的情况下,常按照某种原则进行分组,或把某种曲式结构原则纳入变奏曲的组合中。例如:采用"快-慢-快"三部分组合形式,或者在有两个主题时形成奏鸣曲式结构的组合关系等。变奏可以沿袭主题的结构形式彼此独立分开,标以变奏贯穿在一起。规模较大的变奏曲常常有独立的结束部。
  
  所有的变奏陈述都是以主题的旋律、织体、和声和结构四方面的变化为出发点,在变奏中这些方面的单独运用或相互结合,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奏方式,从而形成各种变奏曲类型,例如:①低音旋律基本保持不变,上声部进行和声的、织体的(主调性或复调性的)更换,从而产生固定低音变奏曲,或帕萨卡利亚变奏曲;②主题的和声基础及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旋律移放在其他声部中隐蔽起来,变化织体。有时对低音或高音声部进行新的和声配置,从而产生和声变奏曲或恰空变奏曲;③主题旋律基本保持不变,而变化和声织体(主调或复调性的),从而产生固定旋律变奏曲;④主题的旋律或其中某一声部用和弦外音或分解和弦进行装饰,使其形成等时值的律动;或用非均等时值作华彩性加工,成为花腔式精细纹理的流畅旋律;或以旋律为骨架,形成某种固定音型,从而产生装饰变奏曲。以上4种因主题的结构规模、体裁和基本性格都保持不变,归属于严格变奏曲一类。⑤根据某一体裁(如小步舞曲、谐谑曲、进行曲等),对主题进行加工,使之获得某一体裁特征,从而产生性格变奏曲;⑥将主题旋律"镶嵌"在某一特定的和声音型模式中,在断续中感到主题的大致面貌,从而产生音型模式变奏曲;⑦主题在变奏中进行结构的减缩或扩充,或改变主题原有的曲式结构,从而产生自由结构变奏曲;⑧用主题中某一动机进行自由发展,从而产生展开性变奏曲;⑨以主题的某一特性音调为基础,形成赋格式主题,发展成赋格或赋格段,从而产生复调化变奏曲。上述 5种可归属于自由变奏曲一类,因为主题的结构规模、体裁和基本性格都将有所改变。这一类型中有些(特别是⑦⑧⑨)并不单纯形成统一手法的变奏套曲,而是与其他类型,特别是与各严格变奏手法类型结合起来组成混合变奏套曲。但严格变奏各类却常独立形成统一手法的变奏曲。
  
  变奏曲式是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它的起源与民间音乐有密切联系。当分节歌及其器乐伴奏部分每次反复,并将旋律作某种程度的变奏发展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变奏曲。这种手法至今在民间音乐中依然盛行。15世纪佛兰德乐派作曲家开始使用固定歌调创作复调作品,这就是在17、18世纪出现的固定低音与固定和声变奏的萌芽。至于装饰变奏则以帕蒂塔中的装饰变奏曲为最好的例子。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奠定了严格手法的装饰变奏。W.A.莫扎特的变奏主要集中在旋律上,而J.海顿和L.van贝多芬的变奏曲,织体与旋律同样具有主导意义,贝多芬还摆脱了严格变奏的束缚,导向自由变奏的发展(例如他的第三交响曲的终乐章)。但大量的自由变奏还是从浪漫主义时期的R.舒曼开始,其后在F.李斯特、C.-A.弗朗克、П.И.柴科夫斯基、以及С.В.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充分发展。19~20世纪采取的严格变奏与自由变奏手法相结合的做法,常见于F.门德尔松、J.勃拉姆斯、E.埃尔加和M.雷格尔的作品。勃拉姆斯的织体的变奏手法表现得特别丰富而多样化。这时期,严格手法虽然也出现在个别的变奏中,但整个套曲依然属于自由变奏类型,在近现代,古老的严格变奏套曲类型有所恢复,音乐语言和风格则比较新颖。
  
  变奏曲可以是一首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套曲曲式中某一乐章的曲式,此外,还可成为大型作品的某一部分的曲式基础。
  
  变奏曲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表现出一系列特点,大多与即兴发展有关,归纳如下:①变奏手法主要是纯旋律的,某些弹拨乐器有时可在合奏中遇到表现某种和声或织体的变奏因素,如《弦索十三套》中的《清音串》;②变奏常常不在主题的全部结构中平均展开,仅局部地在旋法上进行装饰或更换,其他部分则保持不变,在每次变奏中,叠奏出现的部位可以不一样;③主题旋律在变奏中可以进行扩充或紧缩,并且可以增加或减少小节节拍的数目,从而出现增板或减板的情况;④与乐曲多从简到繁的传统习惯相反,经常加花变奏出现在前,主题原型呈现在后,形成倒装变奏曲,例如苏南吹打乐中的《满庭芳》一曲;⑤借字变奏手法在民间器乐中表现十分独特,它可以引起不同宫调系统的调式的变化,而作为统一因素的旋律型则保持不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