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民党"左派"
1)  the KMT left
国民党"左派"
1.
Hu Han-min s return to China in 1928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ang-Hu alliance, the KMT lef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Wang Ching-wei had now lost the power in the party headquarters.
围绕着“左派”与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斗争,以陈公博、施存统、陶希圣等人为中心的国民党“左派”理论家发展出一整套深入的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的“激进”和“批判”色彩的建党建国方案。
2)  the Left and Right of KMT
国民党左右派
1.
On Chen Du-xiu S Recogni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of KMT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国民党左右派的认识
3)  the second group of KMT
国民党乙派
4)  the KMT right wing
国民党右派
5)  the factions of Chinese Kuomintang
国民党派系
6)  the people in power of KMT
国民党实权派
补充资料:国民党
国民党

    中国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宋教仁为夺取国会多数议席 ,组织政党内阁,钳制袁世凯,以同盟会为基础组织的政党 。其前身为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全国联合进行会和同盟会6个政党。1912年8月25日,六政党在北京举行合并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7人为理事 ,胡瑛 、胡汉民等29人为参议 ,溥伦等7人为名誉参议 。全部党务工作实际上由宋教仁负责。国民党设本部于北京。其宗旨为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党纲为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目标是组织政党内阁,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国民党成立后,在正式国会选举中获胜。与此同时,它积极主张各省省长由国民选举,坚决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此外,还提出了改革税约、厘清地亩、开发产业、兴办铁路、振兴教育、厉行征兵制度、统一司法和币制等一系列政策 。1913 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死后,国民党内部在反袁问题上开始出现严重分歧,多数人对孙中山的武装讨袁主张不感兴趣,倡言“法律解决”。7月,李烈钧 、黄兴等人在江西 、江苏等地发动二次革命 。11月4日 ,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国民党也被袁世凯解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正式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