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渝派文学
1)  Chongqing school
渝派文学
2)  Ba-Yu literature
巴渝文学
3)  literary school
文学流派
1.
At present,the dispute over realism confuses the two concepts of realism as literary school and realism as creative methoed .
当前关于现实主义的一些争论混淆了作为文学流派的现实主义同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这样两个概念。
4)  literary schools
文学流派
1.
In explanation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symptom of literary schools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m,Yuan Zhongdao and Guo Xing regarded Yuan Hongdao s criticism on Li Panlong as "loyalist,which marked the historical turn in the attitude of literary schools criticism:from "exalting oneself and depreciating others" to just evaluation.
针对文学流派病症的必然和流派间关系的紧张,袁中道、钟惺相继以“功臣”解说袁宏道对李攀龙的批判,标志着文学流派批评态度的历史性转向,由贵己贱人转向公心衡鉴。
2.
On top of this, students will have a comparatively complete command of the literary schools, representative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and their ability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their actual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will be cultivated in.
本文从英国文学内在的特点出发,结合文学的特征,着重阐述英国文学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文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培养其文学鉴赏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5)  cultural school
文化学派
1.
The author, guided by the theories of the Cultural School in Translation, conducts an indepth research up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dern Japanese novels,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with a method of both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comparison.
笔者在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法,对日本近现代小说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进行了既重视整体又突出重点的研究。
6)  the poem school
诗文学派
1.
While the poem school emphasized the reasoning,advocating taking the presentation of imago and expressing affection objectively,hence it changed the extremity of the modern .
 诗文学派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的文学流派。
补充资料:旅美派文学
      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主要是黎巴嫩和叙利亚作家所组成的现代阿拉伯文学流派。又称“阿拉伯侨民文学”。由于黎巴嫩在历史上曾作为叙利亚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有"叙美派文学"之称。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黎巴嫩、叙利亚人大量移居美洲,散居各主要口岸。他们创办了报纸、杂志。1893年第一份阿拉伯文报纸《费哈报》在巴西出版,此后报刊总数达200种以上。旅美派文学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
  
  在北美,1920年在纽约成立了文学团体“笔会”。在南美,旅美派文学主要活动地点是巴西和阿根廷。1933年在巴西圣保罗城成立"安达卢西亚协会",是继"笔会"之后的第二个侨民文学团体。协会成员有著名作家拉希德·塞利姆·胡里(1887~
  ),他著有《拉希德诗集》。在阿根廷的旅美派文学团体名为"文学家协会",于1949年成立,其核心成员有诗人乔治·绥达哈(1893~
  )、小说家尤素福·萨里米和评论家阿卜杜·拉蒂夫·海欣(1904~
  )。萨里米主编《才华杂志》,海欣著有《圣战者的团结纽带》,并主编《阿拉伯知识》周刊。
  
  旅美派作家一方面歌唱自由,描写阿拉伯人在新大陆的追求和奋斗,表现了对个性解放的渴望;另一方面,他们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他们对于阿拉伯国家落后的现状感到不满,号召人民反对外国统治者,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斗争。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努埃曼的小说集《往事》、艾敏·雷哈尼的诗集《雷哈尼亚特》、拉希德·胡里的诗集《风暴》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948年以后,旅美派作家创作了不少谴责犹太复国主义的作品。在文学形式方面,纪伯伦、艾敏·雷哈尼等人冲破阿拉伯古典诗歌韵律的束缚,写作散文诗。
  
  旅美派文学在它产生并兴盛的20、30年代,由于阿拉伯本土的文学受到环境限制,发展滞缓,因而它对促进阿拉伯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以及本土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重视,纪伯伦的著作曾被译成54种文字出版。
  
  

参考书目
   绥达哈:《我们的文学和文学家在美洲》,贝鲁特,1957。
   盖苏里:《侨民文学》。
   拉希德·胡里:《美洲侨民文学的出现和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