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雯
1)  Li Wen
李雯
2)  Li Zɑiwen
李再雯(1922~1967)
3)  Qing Wen
晴雯
1.
On the Cause and Significance of Qing Wen s Tragic Fate;
论晴雯悲剧命运的成因及意义
2.
Discourse and Power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aking Jia Baoyu and Qing Wen as an Example;
《红楼梦》中的权力与话语——以贾宝玉和晴雯为例
3.
Her Heart is Loftier than the Sky,But Her Person is of Low Degree——On the Study of QING Wen;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论
4)  Qingwen
晴雯
1.
Image Comparison Between Qingwen and Xiaohong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红楼梦》中晴雯与小红形象比较研究
2.
On the Image of Qingwen in Red Mansion;
浅析《红楼梦》中晴雯形象
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amela,Tess and Qingwen s Fate;
相似的境遇 不同的命运——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女性命运之比较
5)  Tian Wen
田雯
6)  Wu Wen
吴雯
1.
A Tentative Study of Editions of Wu Wen's Lian Yang Ji in the Qing Dynasty
清吴雯《莲洋集》版本初探
补充资料:李雯

李雯,原名李小文,广东信宜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广东省艺术专得学校美术专业。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及共青团中央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科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编审。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李雯(公元1608年——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举人。

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

李雯才华过人,年轻时就享有诗名。他与陈子龙、宋征舆是交情极深的挚友,并且共同创立了云间诗派。同时又和彭宾、夏允彝、周立勋、徐孪远等人因才结交,平日以诗文唱和为乐,声满天下,当时被人称为“云间六子”,其中以李雯、陈子龙、宋征舆三人是云间诗派的中坚力量,而李雯才名尤甚。顺治年间,龚鼎孳曾经上疏当朝推荐李雯,称赞他“文妙当世,学追古人之李雯,国士无双,名满江左。石录天禄,实罕其俦”。在仔细品读这部《蓼斋后集》之后,发现龚鼎孳之语实非虚言。关于李雯才高学深的传闻很多。例如,相传清开朝的摄政王多尔衮那篇传诵于海内外的《致史阁部》劝降书,以及顺治初年许多的诏诰书檄,都多出自于李雯手笔。

李雯像云间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在诗歌理论上,基本接受了明朝“七子”的复古主张。他的诗作中,有一部分作品模拟前人的痕迹非常严重,比如他的诗集中有多达六卷的乐府诗,就其大体而言未脱“七子”习气。

清人吴骐在读李雯的诗文以后,曾经作了一首七绝:“胡笳曲就声多怨,破镜诗成意自惭。庾信文章真健笔,可怜江北望江南。”吴骐在诗中把李雯与庾信相媲美,颇为赏识李雯的诗文风采。究竟李雯是否真的具有庾信那种“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般的清才,有些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这自有待讨论,这里不多赘言。但是,从《蓼斋后集》作品哀怨的基调看,确实与庾信屈节于敌国后的诗歌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可能与两人同时背国屈节于敌国(朝)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雯作为一个明朝的举人,却在故朝覆灭不久,就在当时被汉人称为夷族的清廷作了官,这无论是从他自小所接受的儒家“忠君报国”的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他自身的良知上来说,这种悖离与背叛都不能不是一个异常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抒写身处乱世的悒郁和失节仕清的愧疚。他的作品中,处处都是自责自怨的诗句,处处都显现出一种压抑沉痛的负罪感,同时也处处洋溢着对故国的思恋与怀念之情。这不仅表现在如《旅思》、《卧病射陂喜逢万内景有赠》等一些直接倾诉内心苦闷、忧郁的诗歌之中,而且在部分描写景物、记录时事的作品,如《太平奇闻子规》、《感秋》之中也有所流露。从而,决定了李雯诗歌哀怨、悲凉的基调。

“双关丽天衢,皋门平旦启。市朝犹未移,玉步方更始。难忘故国思,已食新君饵。……俯仰神自伤,泪落垂丹。”清晨,在上早朝的路,作者看到大路两旁繁闹的贸易集市与旧时(明朝)情景没有什么改变,不由从此联想到自身的境遇,念及自己虽然深受故国养育重用之恩,而今却失节开始投效异主,食新君之禄,不禁黯然神伤,滴落伤心之泪。字字伤怀,句句自悔,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作者感叹唏嘘之态,在感其文采之时,也予其无奈。

“忆我亲生存,爱子不能已。昔为席上珍,今为路旁李。名节一朝尽,何颜对君子!”狂怒的北风大作,将路旁的李树刮倒,如此之小的一个景象,也让诗人独自唏嘘不已,因为它使诗人联想到自身的命运,勾起了诗人的沦落之感。其中“名节一朝尽,何颜对君子”一句,将诗人痛悔前尘,自愧于人间的苦痛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