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
1)  Campaign of CINE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
2)  The Chinese New Education Movement
中国新教育运动
3)  Chinese Indigenization of New Education(CINE)
新教育中国化
1.
In the 1920s, he explicitly proposed the concept Chinese Indigenization of New Education(CINE), and proved it theoretica.
庄泽宣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4)  China's new education
中国新教育
5)  New Educational Movement
新教育运动
1.
A study of new educational movement in Japanese Dazheng Period;
关于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运动的研究
6)  For the New Education Domesticated
为谋新教育中国化
补充资料: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
new  educational movement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1889年,英国人C.雷迪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艾伯茨霍姆学校,提出办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E.德莫林仿照雷迪的作法,在法国开办了罗什学校。德国教育家H.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寄宿学校。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 ,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 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 。1919  ,联盟主席瑞士教育家A.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协会,出版《新时代》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  提出新教育的7项原则,即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尊重儿童个性发展;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鼓励儿童自治;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  这7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