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纳迪克酰亚胺
1)  nadic polyimide
纳迪克酰亚胺
1.
Properties of nadic polyimide modified by gel-alumina;
活性氧化铝改性纳迪克酰亚胺的性能研究
2)  polyi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聚酰亚胺纳滤膜
1.
Preparation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olyi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solvent recovery in naphthenic acid removing process for diesel
柴油脱酸溶剂回收用聚酰亚胺纳滤膜的制备和分离性能
3)  Nadia disease
纳迪亚病
4)  Kodiak ['kəudiæk]
科迪亚克
5)  5-Norbornene-2,3-dicarboxylic anhydride
纳迪克酸酐
6)  Sakdi Na system
萨克迪纳制
补充资料:萨克迪纳制
萨克迪纳制
Sakdi Na system

   泰国的封建等级制。又称食田制度,可直译为对稻田的权利。萨克迪纳制是本着土地王有的原则而建立的。1466年颁行的《文职官员土地占有法令》和《武官及地方官员土地占有法令》,对于全国的王族、各级文武官员(贵族)、王室各种扈从仆役以至所有的农奴和奴婢,详细规定了反映他们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分的级别。这种级别是以国王授田的等级为标志。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加紧向东南亚地区渗透。1855年泰国接受《泰英友好通商条约》(《鲍林条约》)后,被迫取消进出口贸易的一切限制,从而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大米销售市场。泰国政府相继采取措施奖励垦荒种稻,导致缴纳货币租税代替劳役。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日益盛行,逐渐破坏了萨克迪纳制关于土地使用权和人身依附的种种规定,促成了农奴地位的变化和奴婢制度的废除。1874~1908年,泰国政府逐步禁止以人为奴婢,使大批奴婢先后变成生产商品稻米的小农。1856~1908年,王有土地逐渐变成私有,封建义务变成了货币租税,农奴和奴婢挣脱了人身依附,萨克迪纳制终于解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