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在物质激励
1)  the external material motivation
外在物质激励
2)  extrinsic motivation
外在激励
3)  material motivation
物质激励
1.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Incomplete Replacement between Material Motivation and Non-material Motivation in Accounting Firm;
会计师事务所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不完全替代性的检验
2.
This essay carried out an overall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ion of mechanism of material motivation of public hospital in He’nan prvince by the way of sample of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 interviews in terms of payoff and welfare.
采取抽样、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从薪酬和福利入手,对河南省公立医院现行的物质激励机制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terial motivation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motivation theories, advances the continuum theory of material motivation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advance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motivation practice of the enterprise.
介绍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各种激励理论,提出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并给企业的激励实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和措施。
4)  material incentive
物质激励
1.
The author analyze the deficiency of the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material incentive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 objec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t on the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中以企业客观绩效为基础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物质激励机制的局限性、精神激励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以及所有者的作用,以心理学的需求多层次理论为依据,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的必要性。
2.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centive, probes into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requirement levels and the incentive contents, discusses emphatically the problem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terial incentive and spiritual incentiv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piritual incentive should progressively occupy a leading position.
阐述了激励的产生机制,探讨了需求层次与激励内容的对应,重点论述了物质激励需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问题,指出精神激励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
These days, the material incentives have become the main way to stimulate.
目前,企业激励机制多以物质激励为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单一的物质激励已经显现出弊端,非物质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必要补充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二者结合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material encouragement
物质激励
1.
Authorized encouragement of enterprise and material encouragement;
企业授权激励与物质激励
2.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i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such as material encouragement,spiritual encouragement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内部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应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加以建立和完善,尤其应注重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6)  immaterial incentive
非物质激励
1.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 this article endeavors to illustrate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immaterial incentive and analyze its validity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in specif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通过对非物质激励的内涵及必要性的剖析,详细阐释了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非物质激励及所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非物质激励有待于由艺术上升为科学的观点。
补充资料:经济的外在性
      简称外在性。当事者的生产活动或消费活动对没有参加(即外在于)这个活动的当事者所产生的好的或坏的影响。它可以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或个人与个人之间。外在性是生态经济学中衡量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依据。
  
  外在性可以概括为两类:①金钱方面的外在性(pe-cuniary externality)。它反映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价格的变动上。例如,甲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猛增,促使它向乙企业大量订购某种原料。乙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该原料的销售价格随之降低,因而购买这种原料的其他企业普遍受益。②技术上的外在性(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它直接影响其他当事者,而不反映在价格上。例如生产者为进行生产购买的全部投入物,其费用计入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但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或水源排放污染物质,造成对他人的危害,则应计入社会成本(social cost)。其外在性表现为私人成本(或效益)和社会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差额。
  
  从所产生的影响来分,外在性可分为消极的外在性和积极的外在性。
  
  消极的外在性  外在性中最值得重视的一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污染。现代的许多工业,如冶炼、化工、造纸等,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排放出大量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一般说,这些污染物在未经治理以前,其排出量和产量成正比。少量的废气、废液排出物可以分别为空气或水源所稀释,不发生社会成本。一旦它们达到一定浓度,使其他使用者受到损害,这些行业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就会增加。污染物排出的数量愈多,它的社会成本愈高,而且以递增的比例增长。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这些产品的边际私人成本不反映这些外在因素,因而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②公共财产和资源的损害。有些资源,如公海上的鱼群,不是任何人的财产,不过一旦捕捞上来,即属捕捞者所有。一个捕捞者过度捕捞,就会影响其他所有捕捞者来年的捕捞量。这种影响,就是社会成本。个别捕捞者在计算成本时不考虑这项成本,因此就产生了经济的外在性。公共草场过度放牧同样会产生经济的外在性。③其他。例如,道路上车辆太多引起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概率增加,游乐场所、旅游胜地人数众多带来的拥挤和噪声,以及吸烟对他人健康的损害等等也都是消极的外在性。
  
  积极的外在性  在生产方面,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1907~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例子:两位邻居,一位是养蜂者,另一位是果农,两者互为依存。由于苹果花蜜的滋补,蜂群健壮成长,这是养蜂者得到的积极的外在效益;由于蜜蜂授粉,苹果生长好,坐果多,则是养蜂者提供给果农的外在效益。
  
  在消费方面,一幢具有美丽花园的房屋,或是一座粉刷一新的建筑物,都可以使四邻住户赏心悦目,并且还能增加四邻房屋的价值。这些修建费用全部由这家房主负担,但他们并没有从该建筑所产生的外在社会效益中得到补偿。
  
  政府的作用  传统的看法是,当某种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意味着产品定价太低,消费过头,生产得太多。如果将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转移一部分去生产其他产品,就能改善资源的利用。但是消极外在性需要由政府采取行动才能加以解决。政府通常采取直接管制和征税两种解决方式,目的在于使成本内在化,就是使作为当事人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负担由他们造成的消极外在性所增加的成本。①直接管制。指颁布各种法令和禁令,如规定排污标准等。②征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就提出用征税的方式来解决消极的经济外在性问题。目前西方经济学界仍认为征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征税的目的是使产品的边际私人成本提高到等于它的边际社会成本,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生产者意识到产品的全部社会成本以后,就会减少产量,从而改善资源的分配。政府用征收的税款来治理污染。治理的最适当的程度是使由于环境清洁所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社会成本。这意味着,消除污染应达到无害程度,而不是把污染完全清除掉。否则花费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参考书目
   W.J.Baumel and W.E.Oates, Economics,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