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白细胞粘附分子缺陷病
1)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Ⅰ
白细胞粘附分子缺陷病
2)  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1.
In order to know the carrier and occurrence of 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BLAD) among cows age from one to six years old in China, 1 000 cow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mplifying a CD18 gene fragment via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 followed by restriction digestion with TaqⅠ.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BLAD)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病因为白细胞表面整合素CD18亚单位基因突变所致。
2.
In order to correctly diagnose 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 BLAD),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y of BLAD, the means of amplifying a CD18 gene fragment via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 followed by restriction digestion with TaqⅠ were constructed and regarded as the technology of diagnosed BLAD.
为了准确诊断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BLAD),根据BLAD病因,建立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再进行TaqⅠ酶切扩增产物作为本病检测技术。
3)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白细胞粘附缺陷
4)  Leukocyte adhesicn deficiency (LAD)
白细胞粘附缺陷症(LAD)
5)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
白细胞粘附分子
1.
We observed "Naogengtong" effect on plasma nitric oxide (NO)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 (LAM) this investigation.
为进一步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脑梗通对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白细胞粘附分子(LAM)等实验指标的影响,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脑部脑血氧代谢及用药后的变化,采用血管内拴线阻断法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脑梗通对实验性脑梗死及上述检测指标的影响,以进行相关综合研究,为脑梗通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6)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活化白细胞粘附分子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ALCAM) protein in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adeno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AM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ostatic carcinoma.
目的 :探讨活化白细胞粘附分子 (ALCAM)在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补充资料:分子病
      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如果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或顺序发生变化,那么由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就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的蛋白质分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实际上任何由遗传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功能异常所带来的疾病都是分子病,但习惯上把酶蛋白分子催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归属于先天性代谢缺陷而把除了酶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分子病这一名词是1949年美国化学家L.C.波林在研究镰形细胞贫血症时提出的,他发现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β链N端的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并把它称为血红蛋白S(HbS)。迄今已发现的血红蛋白异常达 300多种,包括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和血红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导致的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
  
  分子病除了血红蛋白病以外,还有各种血浆白蛋白异常、球蛋白异常、脂蛋白异常、铜蓝蛋白异常、转铁蛋白异常、补体异常、受体蛋白异常等。
  
  目前已能应用遗传工程的方法作血红蛋白病等分子病的产前诊断(见重组DNA技术)。例如 α-地中海贫血(巴特氏胎儿水肿综合征)是由 4个 α结构基因全部缺失引起的。通过分析羊水中胎儿脱屑细胞的 DNA分子是否存在 α珠蛋白基因即可诊断本病。分析时先提取人类α 珠蛋白信使核糖核酸(mRNA),用反向转录酶制备互补DNA(cDNA),再将cDNA用32P标记,然后与从羊水细胞中分离获得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再用放射自显影的吸印法来检查,即可判定是否有珠蛋白基因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方法更为优越。由于基因突变可以造成某种限制酶切点的丧失或新切点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正常的和发生突变的基因就会出现长短不相同的 DNA片段。例如用限制酶HpaI切割正常人的DNA,切点是在距β珠蛋白基因3'端5000个核苷酸处,切下的β基因包含在一个7600个碱基对(7.6Kb)的DNA片段中。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异常血红蛋白HBS基因是决定β链的末端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的结果,这一突变导致HpaI限制酶切点的改变,因而用同一种酶处理所得到的β基因存在于13.0Kb片段中,通过琼脂糖电泳鉴定DNA片段的长度,就能诊断胎儿是否患镰形细胞贫血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