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反向打点杂交技术
1)  reverse dot blot
反向打点杂交技术
2)  reverse dot blot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3)  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
反向线点杂交技术
4)  Reverse dot blot(RDB)
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
5)  reverse Northern hybridization
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
6)  Reverse dot blot
反向点杂交
1.
Quick identification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 with reverse dot blot;
反向点杂交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
2.
Rapid diagnosis of non-deletion α-thalassemias by reverse dot blot;
反向点杂交快速诊断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
3.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HCV genotyping method using the reverse dot blot technique.
目的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建立HCV基因分型新方法。
补充资料:反向打点杂交技术
分子式:
CAS号:

性质:系指分子遗传学中一项具体操作技术。它由Conner等人于1983年首创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上发展起来,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创立者之一Saiki等人改进并建立了这一反向打点杂交技术。传统的ASO探针杂交技术是将靶DNA(基因组DNA或PCR扩增片段)点在膜上,使其与液相中的探针退火,经洗膜后检出信号。而改进后的技术是将ASO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用扩增的DNA样品与膜上探针杂交。由于ASO探针长度有限(一般为15~20个碱基),为使探针序列不受固定过程的影响,当ASO合成后,用末端转移酶在其3′一端加一上段多聚核苷酸(dT)尾(一般为400个左右),这种带尾的ASO点在膜上后,经紫外光照射,其多聚dT即可与尼龙膜表面的氨基发生作用而结合在膜条上。这一个“反向”体系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将多种不同序列的ASO均固定在同一条膜上。关键是ASO的设计需根据其碱基组成选择探针长度,以使各种固定的ASO在杂交时具有尽可能接近的解链温度(Tm)。这样一张膜经一次杂交即可鉴定出样品中多种不同的突变。其缺点是对于未知DNA序列及其突变类型的检测对象无能为力。本方法主要是作为基因诊断和遗传病、DNA多态性及癌基因分析等领域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