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变化组织织物
1)  fancyfabric
变化组织织物
2)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组织变化
1.
The super-plastic tensil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law of TA15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strain rate cycling (SRC).
采用应变速率循环法(基于时间间隔)研究了TA15钛合金的超塑性拉伸变形行为及组织变化规律。
3)  structural changes
组织变化
1.
When single-dispersion with three steps was isothermal treating employed on modified Mn6 wear resistant steel, it' s structural changes include: prespheroidization of carbide (K),pearlitization and dispersion of K.
变质Mn6耐磨钢采用三段等温一次性弥散处理工艺处理时,其组织变化包括3个过程:碳化物(K)预球化过程,珠光体(P)化过程和K弥散化过程,3个过程的结合是获得理想弥散组织的保证。
4)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组织变化
1.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icro-hardness change in a low-carbon vanadium steel ((0.
51%V钢在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及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V(C,N)的沉淀析出规律。
2.
The single pass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parameters wer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s,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 was investigated.
以碳 (质量分数 ) 0 0 5 7% ,锰 (质量分数 ) 0 91%的低碳钢为研究对象 ,在Gleeble 15 0 0热模拟实验机上利用喷水淬火法确定了应变诱导相变发生的上限温度Ad3·根据热变形过程中组织变化的主要过程将低碳钢的控制轧制分为 3个阶段 :Ad3以上、Ar3~Ad3之间以及Ar3以下·在 3个温度范围内进行了不同参数的压缩实验 ,通过组织分析研究了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 ,在Ad3以上 ,变形过程中主要发生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过程 ;Ar3~Ad3之间 ,变形过程中有应变诱导铁素体析出 ,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变形量的增加及变形速率的降低 ,铁素体量增加 ;在Ar3以下 ,先共析铁素体发生动态再结晶 ,奥氏体晶界和晶内有大量铁素体析出
3.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icro-hardness change in a low-carbon vanadium steel (0.
51%V钢在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及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V(C,N)的沉淀析出规律。
5)  fancy weave
变化组织
1.
3D appearance imitation of fancy weaves;
变化组织的三维外观模拟
2.
Combination Methods of Tappet on Fancy Weave Fabric and Compound Weave Fabric;
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织物的踏盘组合方法
6)  structural change
组织变化
1.
(2)the ascast structure,agehardening and thermomchanical age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alloys with Mn and C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alloys without Mn and Cr.
对中频真空熔铸含Mn量为0 76wt%~1 05wt%和Cr量为0 19wt%~0 21wt%的Cu 9Ni 6Sn合金的铸锭组织、时效和形变时效特征及其组织变化作了研究。
2.
The as cast 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of aging and thermomechanical aging,structural change of vacuum melted and cast Cu 9Ni 6Sn alloy with 0 37~1 36wt% Fe are investigated.
本文对真空熔铸含Fe量为 0 37~ 1 36wt%的Cu 9Ni 6Sn合金的铸锭组织 ,时效和形变时效特征及其组织变化作了研究。
补充资料:织物组织
      机织物中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是织物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外观风格和内在质量。织物组织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和提花组织等。织物组织通常用画在方格纸上的图来表示,画成的图称织物组织图(简称组织图)(图1)。组织图的纵行表示经纱,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横行表示纬纱,由下向上依次排列。方格纸上每一小格即表示经、纬纱的交织点。为了形象地表示织物形态,可在组织图的左、右或下方画出这一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图2 )。  织物组织中凡经纱浮在纬纱之上的点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纱浮在经纱之上的点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1根经(纬)纱浮在1根或2、3......根纬(经)纱上的长度称为浮长。
  
  在组织图中,一般将对应于织物中经浮点的格子内填上■、等符号,对应于纬浮点的留为空白格子。经浮点多于纬浮点的组织称经面组织;纬浮点多于经浮点的组织称纬面组织;经、纬浮点相等的组织称同面组织。
  
  经、纬纱交织规律的循环称组织循环(完全组织)。构成组织循环的经纱根数称组织循环经纱数(完全经纱数);构成组织循环的纬纱根数称组织循环纬纱数(完全纬纱数)。组织循环经纱数和纬纱数可以相等,也可不等。表述组织时一般画一个组织循环即可。
  
  织物组织中,两相邻经(纬)组织点的距离称组织点的飞数,通常用纱线根数表示。沿经纱方向计算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纬(经)组织点的距离称经向飞数(图3 )。沿纬向计算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经(纬)组织点的距离称纬向飞数(图4)。  原组织  织物组织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类组织,其他的组织都是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化、联合、发展而成。原组织的特征是:①飞数是常数;②每根经(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浮点,其他均为纬(经)浮点,即原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等于组织循环纬纱数。按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飞数的不同,原组织分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三类,简称三原组织。
  
  变化组织  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化而成,通常有改变组织点浮长、飞数、织纹方向等几种,也可兼取几种变化方式。按原组织的不同,变化组织相应地分为平纹变化、斜纹变化和缎纹变化三类组织。各种变化组织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仍具有对应原组织的某些基本特征。
  
  
  原组织和变化组织在设计应用中以分数表示,并以文字和符号说明。分子表示第一根经(纬)纱上的连续经浮点,分母表示第一根经(纬)纱上的连续纬浮点。书写时分母位于分子的右下方,如咜经重平组织(图5)。若组织循环中经(纬)纱上有若干个不等浮长的经、纬浮点,则各经浮点的连续数依次写在分子上,各纬浮点连续数写于分母上,但分子与分母必须依次间隔排列,如变化方平组织(图6)。斜纹组织按斜向分为右斜和左斜两种。织纹自左下角向右上角倾斜的称右斜纹,通常用"↗"或"Z"表示,如↗复合斜纹组织(图7)。织纹自右下角向左上角倾斜的称左斜纹,通常用"↖"或"S"表示,如↖复合斜纹组织(图8 )。表示缎纹组织的分数,其分子表示原组织缎纹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称枚数;分母表示原组织缎纹的飞数,经面缎纹为经向飞数,纬面缎纹为纬向飞数。如5枚2飞经面缎纹可写成经面缎纹,见图3。
  
  联合组织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联合而成的组织。有绉组织、凸条组织、模纱组织(或称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和网目组织等。这类组织的织物都具有特定的外观效应。在织物及其组织中,形成一层组织结构功能的经(纬)纱或相互间不扭绞的经纱称一系统的经(纬)纱。一系统经纱与一系统纬纱构成的组织称简单组织。三原组织、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都属于简单组织。
  
  复杂组织  经、纬纱中至少有一种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纱线组成的组织。包括二重组织和多重组织、双层和多层组织(包括管状组织、双幅织和多幅织组织、表里换层和接结双层组织等)、起绒组织(包括经起绒组织和纬起绒组织)、毛巾组织和纱罗组织等几种。复杂组织的织物结构、织造和后加工都比较复杂。
  
  提花组织  又称大花纹组织。组织循环很大,花纹也较复杂,只能在提花机上织造。根据所用的花、地组织不同,提花组织可分简单和复杂两类。花、地组织使用简单组织者,称简单提花组织;花、地组织使用复杂组织者,称复杂提花组织。
  
  各种组织的织物各有其外观特征和用途。同一用途的织物可以采用相同的组织,也可采用不同的组织。由于纱线的原料、结构(拈向、拈度、股数、花式线等)、经纬密度、经纬号数、色彩以及后整理加工方法等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组织,所得织物外观风格、手感性能也会千差万别。其他参数相同,仅织物组织不同,织物的性能、外观风格也会有显著差别。因此设计者可充分利用织物组织以及其他各项参数不断设计出各种受人喜爱的新产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