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广告小唱
1)  jingle,singing commercial
广告小唱
2)  Informal advertisement
小广告
3)  fiction advertising
小说广告
1.
The fiction advertising carried the novelists\' creative concept and critical awarenes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nd it provided a favorable window to explore the scholars\' mentality at that time.
小说广告负载着晚清民初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批评意识,它记载了小说创作的原始资料,也为探究当下文人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
4)  commericial small advertisement
商业"小广告"
5)  Booklet [英]['bʊklət]  [美]['buklət]
广告小册子
6)  urban small ads
城市小广告
补充资料:《借云馆小唱》
      中国明清小曲谱集。华文彬(即华秋苹)编。华文彬还编有《琵琶谱》与本谱集同于清嘉庆戊寅年(1818)刊行。本谱集用工尺谱记写明清以来流行的小曲10首,计有《三阳开泰》、《软平调》、《五瓣梅》、《题牡丹亭后》、《琴曲》、《番腔》、《咏风花雪月》(四阕)、《清平调》、《京翦靛花》、《马头调》等。总标题为《借云馆小唱》。
  
  小曲又称小唱、杂曲、时曲。有别于当时流行较广的昆腔、弋阳腔等大曲,多从民歌、山歌发展而来,广泛流行于城镇、乡村,是一种有伴奏的清唱歌曲。演唱时用琵琶、三弦、月琴、拍板等伴奏。由于小曲在城市中流传,引起文人的注意。明末开始,逐渐有人搜集、整理、刊行其词曲。歌词集较多、曲谱集则仅此一种。
  
  《借云馆小唱》中所收《三阳开泰》、《五瓣梅》、《马头调》均为较大型的小曲。《三阳开泰》描写郊外春游,在路途上所见的景物,情趣闲逸,从头至尾只用一个曲调。《五瓣梅》由5个小曲联接组成,属套曲形式,亦称《四喜满江红》。所用小曲为《满江红》、《银纽丝》、《红绣鞋》、《扬州歌》、《马头调》(曲调与该集后面独立的《马头调》不同)。曲名反映了曲式上的这一特点。《马头调》原指商业和交通发达的城镇中流行的某一类曲调(马头即码头),歌词描写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全曲只用一个较长的曲调,唱词中有数行用小字印的唱句,可用帮腔形式演唱,又称"马头调带把"。此外《京翦靛花》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小曲《翦靛花》的变体。这些曲子有的已被戏曲吸收为曲牌。如《琴曲》用于昆曲《玉簪记·琴挑》,《番腔》用于《牧羊记·望乡》等。
  
  
  
  该曲谱集最后所附《借云馆韵略》,辑有"出字收音总诀"、"辨声捷诀"、"四声唱法所宜"等篇章,保存了当时小曲演唱用韵和技法方面的要求及经验,是研究明清小曲音乐的重要资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