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过半数
1)  majority [英][mə'dʒɔrəti]  [美][mə'dʒɔrətɪ]
过半数
2)  majority rule
过半数规则
3)  simple majority
过半数;简单多数
4)  a majority of all the shareholders
全体股东过半数
1.
According to the law, transfer of his share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by a shareholder to anyone other than another shareholder is subject to consent by a majority of all the shareholders; shareholders who do not consent to the transfer shall purchase the share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to be assigned, and failure by those shareholders to make such purcha.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向非股东转让股权行为的效力问题就是其中一例。
5)  majority control
过半数控制权
6)  majority ownership
过半数所有权
补充资料: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词牌释义

蝶恋花 蝶恋花.春景 苏轼

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 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始于宋。司马槱在洛下,昼梦美姝牵帷歌:‘妾本钱塘江上住’五句,询其曲,名﹝黄金缕﹞。槱后赴钱塘幕官,为秦少章言之,少章续其后段。槱复梦美姝每夕同寝;同寀云:‘公廨后有苏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岁,槱病死。故此调又名﹝黄金缕﹞。此调除﹝黄金缕﹞外,又有﹝一箩金﹞、﹝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廉﹞、﹝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调六十字,为仄韵七绝两首相合而成,特于第二句加两字为冠,而于第三句亦用韵耳。首句与﹝临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协仄韵,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协仄韵,又与﹝踏莎行﹞末句同。后阕全同前阕。

花褪残红青杏小,

⊙●⊙○○●▲(仄韵)

燕子飞时,

⊙●○○(豆)

绿水人家绕。

⊙●○○▲(协仄韵)

枝上柳绵吹又少,

⊙●⊙○○●▲(协仄韵)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协仄韵)

墙里秋千墙外道,

⊙●⊙○○●▲(协仄韵)

墙外行人,

⊙●○○(豆)

墙里佳人笑。

⊙●○○▲(协仄韵)

笑渐不闻声渐悄,

⊙●⊙○○●▲(协仄韵)

多情却被无情恼。

⊙○⊙●○○▲(协仄韵)

赏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