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舰艇战位救护
1)  first aid at action post on naval vessel
舰艇战位救护
2)  first aid box of action post on naval vessel
舰艇战位急救盒
3)  naval vessel medical aid
舰艇救护
4)  medical station on naval vessel
舰艇救护所
5)  submarine lifeguard ship
潜艇救护舰
6)  medical care on naval vessel
舰艇救护治疗
补充资料:Wz751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在血与火的厮杀之中,尽管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披坚执锐、所向披靡,但敌人的反坦克导弹、智能地雷、反装甲子母弹、末敏弹等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和弹药,仍然无情地击中了冲锋陷阵的铁甲战车,造成人员伤亡。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印有醒目的“红十字”的装甲车,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迅速接近战伤坦克和装甲车辆,医护人员敏捷地救出车内受伤乘员,火速将伤员送往后方救治。这种流动在战场上的“红十字”装甲车,就是装甲机械化部队重要的配套装备--装甲救护车。

wz751-1救护装甲车

时间就是生命――战场救护的理念就是第一时间到达

要了解装甲救护车,就得先说一说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有关知识。战场救护是装甲机械化部队后勤保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称作“卫生勤务保障”,简称“卫勤保障”。先说卫勤保障体系。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时卫勤保障体系通常由营(连)、旅(团)、师、集团军四级构成,战时对伤员实施分级救护,即首先由坦克和步兵战车内的乘员利用车上携带的急救箱(本刊第8期介绍的79式中型坦克的急救箱就位于驾驶员附近)实施自救、互救;尔后由营(连)救护所(编军医和卫生员若干人,乘坐装甲救护车随分队机动)对本营、连的伤员实施火线抢救并迅速后送至旅(团)救护所;旅(团)救护所对送来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将重伤员后送至师(集团军)野战医院进行早期救治。由此可见,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卫勤保障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营、连救护所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到达战伤坦克和装甲车辆处,将伤员从火线上救下来。这就要求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一线救护装备,必须具备与坦克和步兵战车相同的越野机动能力、较好的防护能力、伤员的卧姿或坐姿输送能力等。而这些要求一般装甲输送车是难以满足的(难以卧姿输送重伤员,车内不便进行小手术等医疗作业),一般轮式汽车底盘的救护车越野机动和防护力严重不足,难以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接近战伤坦克。所以,研制能在战场快速机动的装甲救护车,就成为装甲兵发展配套的卫勤装备的迫切要求。

yw750-1救护装甲车

重要的是先解决有无问题

1979年以前,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序列中没有装甲救护车。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伤员不易发现,发现后难以及时从火线救下来的问题,深深地刺痛了装甲兵高级将领们的心。于是,一场填补我军没有装甲救护车历史的科研会战拉开了序幕。

1980年4月16日,解放军总部机关(以下简称总部机关)正式决定,利用81式装甲指挥车底盘研制我军第一代装甲救护车。1980年4月,承担研制任务的兵工厂深入研究了装甲救护车的作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装甲救护车的总体方案。1980年7月9日,总部机关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评审,并将产品代号确定为wz750。至1980年9月,工厂顺利完成了初样车的图纸设计,并于1980年12月试制出了初样车。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工厂完成了对初样车的第一阶段试验。

1981年8月16日至9月25日,新研制的装甲救护车首次参加了我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作战演习,成为演习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看到标有醒目“红十字”的装甲救护车在演习场上飞驰而至、敏捷后送伤员的场面时,许多装甲兵的老将领们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装甲兵部队靠抬担架救护伤员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啦!1981年11月,wz750装甲救护车参加了装甲兵组织的科技成果展览,受到了部队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至此,我国第一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研制工作暂告一段落。1983年12月3日,wz750装甲救护车正式交付装甲兵,并作为装甲兵的技术成果保存(现陈列于北京装甲兵博物馆)。在wz750装甲救护车研制过程中,被参观工厂的外商一举相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