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昆虫流行病学
1)  insect epidemiology
昆虫流行病学
2)  epizootics
昆虫流行病
3)  scrub typhus/epidemiology
恙虫病/流行病学
4)  Toxoplasmosis/epidemiology
弓形虫病/流行病学
5)  schistosomiasis/epidemiology
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6)  nematode infections/epidemiology
线虫感染/流行病学
补充资料:昆虫流行病


昆虫流行病
epidemic of insects

昆虫流行病(epidemie of inseets)导致昆虫个体间相互感染以致流行的疾病。在一定地域,昆虫的疾病在一个时期可为少量出现,而在另一个时期可大发生成为高度流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寄主昆虫和气候条件。三者谁是主导因素是可变的。当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易感的寄主昆虫存在时,疾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当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寄主昆虫时,入侵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则起主导作用;但如有足够的入侵微生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寄主昆虫的抗病力,生理状态和密度就成为疾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感染力、数量、生存能力等特性均可影响昆虫疾病的流行。致病力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寄主后,使寄主致病的能力。致病力的强弱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和寄主的生理状态两方面;不同种或不同亚种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力,如苏芸金杆菌的松毛虫亚种对松毛虫的致病力远高于其他亚种;只有以色列亚种对蚊幼虫才有明显的致病力等;微生物数量也影响疾病的流行,‘如家蚕微抱子虫对家蚕的致死中量是4 000个抱子,假单抱杆菌是1 .9万个菌体。如侵入虫体的数量稀少,则一可能被虫体的免疫功能摧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力也可左右疾病的流行;感染力是表示病原微生物由病虫传到其他健虫的能力,这固然与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有关,但与昆虫的聚集与分散的习性关系也很密切;聚集便于相互接触感染;分散虽一时难于造成大量感染,但可将所携带的微生物传递较远而感染这种昆虫的另外群落。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能力也关系到疾病的流行,有些病原微生物离体后立即死亡,但有些类群能存活较长时间。如白僵菌的分生饱子,在常温下7年仍具感染力,仁壤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5年仍可存活.这样感染昆虫的机会也就比较多。 寄主昆虫寄主昆虫的种类和品系、生理状态、生活习性及密度对疾病的流行都有密切关系,同一种白僵菌,对美洲蜚嫌和杂拟谷盗的寄生率分别为100%、1()%.对榆树金花虫的寄生率则为零。发育缓慢的桑蚕抗病力弱,相互咬食的昆虫易于互传疾病。种群密度大而有聚集习性的昆虫传染病容易流行。 气候条件阳光、温度、湿度等也影响昆虫传染病的流行。阳光的漫射对白僵菌产生抱子有促进作用,但阳光直射90小时以上时抱子活力渐减。阳光直射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力钝化或失活(主要受紫外线影响)。适当温度促使病原微生物正常发育,过高过低的温度均对其发育及生存不利;苏芸金杆菌芽抱在50℃时完全失活,白僵菌的分生抱子萌发要求高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